耕地不仅是生存根基,更是乡村振兴的“命脉”。近年来,太白县黄柏塬镇党委政府以“守土有责、护土尽责”的担当,在耕地保护战场上打出一套“组合拳”,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孕育希望的“聚宝盆”。
“唤醒”沉睡耕地,荒坡变粮仓。“以前这片田坎荒了五六年,杂草比人高,现在种上了大豆,今年就要丰收了!”站在新复耕的田垄上,皂角湾村村民朱斌笑得合不拢嘴。今年以来,黄柏塬镇积极开展耕地复垦工作,通过“政策托底+技术护航”双轮驱动,让撂荒耕地重焕新生。镇村组织专人陪同专业团队,带着无人机踏遍全镇沟峁梁塬的撂荒图斑,摸清撂荒地“家底”。针对不同地势田块,因地制宜种植合适生长的油粮作物。截至目前,已有近100亩荒地变身良田,播下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预计年增粮食产量10余吨。
“秋粮补夏损”,田里藏妙招。今年上半年持续干旱,面对极端天气挑战,黄柏塬镇绘制“受灾地图”精准施策,及时灌溉受旱农作物,对绝收田块进行统计,旱情缓解后迅速补种秋粮。村集体带头,发动群众积极种植秋粮,目前全镇已抢种晚秋作物200余亩,用“秋的金黄”填补“夏的遗憾”。
精准发放补贴,种粮添劲头。“手机一响,耕地保护补贴到账了!这钱拿在手里,种粮更有底气了!”黄柏塬村闫金科的短信截图在村民群里传开,引发一片点赞。近年来,黄柏塬镇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扎实做好耕地保护补贴发放工作。以土地确权面积为基准,精准确定补贴对象,对拥有耕地承包权且实际耕种的农户进行补贴,镇村干部,实地核实耕地面积,确保补贴资金精准发放。今年,全镇共为266户发放耕地保护补贴资金9.8万元,不仅增加了农户收入,更增强了保护耕地意识,让耕地保护成为种地农户的自觉。
高标准农田增质效,良田展新颜。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黄柏塬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新建灌溉渠道1100余米,生产桥梁4座,拦水坝1座,极大便利了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同时,实施土壤改良工程,通过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目前,全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61亩,农田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下一步,太白县黄柏塬镇将继续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提升耕地保护工作水平,让这片土地持续为人民创造更多福祉。(刘 帆)
责编:刘朋涛
编辑: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