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汉中市镇巴县兴隆镇:茶香绘就生态景 文旅激活振兴潮

五月的镇巴县兴隆镇,阳光漫过万亩茶园,为楮溪源景区的碧潭镀上一层金边。当城市的喧嚣被山风揉碎,这里正以 “文旅 +” 为画笔,在绿水青山间勾勒出一幅假日经济的生动画卷 —— 从舌尖上的烟火气到指尖的非遗触感,从晨光里的采茶体验到星夜下的烧烤盛宴,兴隆镇正以多元业态激活乡村振兴的 “一池春水”。

(楮溪源景区半山碧潭一角)

山水为墨,绘就农旅融合新画卷。作为镶嵌在 “天然茶吧” 中的楮溪源国家 3A 级景区,正以创建 4A 景区为契机催生华丽的蜕变。沿着楮河步道蜿蜒前行,茶树与青山共舞,潭水同天光一色,游客泛舟碧波之上,宛如驶入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里已形成 “茶旅 +” 全产业链:晨雾中体验采茶制茶,茶香里品味民宿康养,研学馆内解码茶文化基因,五个农业示范基地的轮廓日渐清晰。“五一” 期间,西安一退休人员为主体的观光团一次性采购 2 万余元茶叶的场景,正是 “以茶会友、以旅兴农” 的生动注脚。

(烧烤飘香入心脾)

舌尖狂欢,点燃夜间消费新烟火。当夕阳为茶园披上金装,兴隆的夜生活在滋滋冒油的烤架上悄然启幕。楮溪源露营地的 “疯狂烧烤” 摊前,烟火气与茶香交织成独特的乡村夜曲。摊主刘本学的秘制“羊肉烤串”堪称一绝:精选山间散养羊肉,沿肌理切成黄金比例,七味秘制调料经古法揉搓入味,在炭火的亲吻下,油脂与香料谱写出一曲味蕾的“探戈”。游客围坐楮河岸边,撸一串外焦里嫩的“烤全羊”,呷一口新制的毛尖绿茶,看月光在潭面跳跃,听非遗“端公”戏在茶园回荡,城市的压力在这份 “茶烟慢煮” 中悄然消解。

(非遗表演进景区)

业态突围,解锁乡村旅游新姿势。兴隆的魅力不止于山水与美食,更在于对乡村振兴 “新引擎” 的精准捕捉。山间茶园里,星罗棋布的帐篷如绿色海洋中的白帆,围炉煮茶的氤氲雾气与苗服体验的古典雅韵碰撞出别样火花;非遗工坊内,游客亲手制作镇巴腊肉的场景成为朋友圈的新晋顶流;农事体验区里,亲子家庭在采摘茶叶的过程中,读懂 “粒粒皆辛苦” 的深意。从 “到此一游” 到 “深度沉浸”,兴隆以 “茶园 + 露营”“非遗 + 体验”“农业 + 研学” 的组合拳,成功将 “过客” 变 “常客”。

(夜幕下的露营地一角)

产业赋能,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在兴隆的饮食文化矩阵中,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农村酒席 “三转三碗” 的传统礼仪,集镇市场 “百膳争鲜” 的热闹景象,共同构成舌尖上的乡愁。镇党委政府以 “四大产业”(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养殖)为锚点,将茶叶的清香、腊肉的咸香、魔芋的爽脆、中找药材的神奇转化为发展的“真香”—— 延伸产业链条,让茶叶从枝头走向茶杯,腊肉从厨房走上餐桌,魔芋从田间走向工厂。数据显示,“五一” 期间农特产品成交量同比增长 30%,“文旅搭台、经济唱戏” 的逻辑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

守正创新,接续奋斗。站在“千万工程”实践新高地,兴隆镇在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中,正以“茶旅融合”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当清晨的第一缕茶香漫过观景亭,当夜晚的最后一串烧烤香飘向楮河,这个山水环抱的小镇,正用“文旅 +”的妙笔,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 这里不仅有诗和远方,更有产业兴旺的底气、生活富裕的希望,以及假日经济澎湃跳动的脉搏。(段明才)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