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营造安全、有序、整洁的辖区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补齐环境短板弱项,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近年来,宁强县大安镇聚焦辖区“脏乱差”突出问题,用脚步丈量,发现人居环境难点、痛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乡风和美新风貌。
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将问题落实落细。 在全镇开展“村村整洁、户户卫生、道路畅通”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召开由镇领导班子、28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镇干部参加的专题会议,强调“五项集中整治”——集中整治生活垃圾、集中整治乱堆乱放、集中整治污水横流、集中整治车辆乱停乱放、集中整治占到经营;要求各村(社区)立足实际,合理设定行动目标,科学确定行动措施,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将环境整治作为当前重点任务去抓,抓到关键点、抓到实处。
干部+群众+客商+志愿者和5+2、白+黑工作模式,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号召村内老党员、青年团员和志愿者、商户、群众代表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村内环境整治活动中,干部实行5+2和白+黑工作模式,服务重心迁移,干部进闹市开展贴心服务。党员干部带头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紧盯村容村貌、户容户貌,道路交通等,坚持横向到边、竖向到底“拉网式”清理整治;认真清扫村庄卫生死角的垃圾,清理村内排水沟渠,捡拾公路沿线的白色垃圾,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全覆盖,持续擦亮乡村“颜值”,营造文明、美观的人居环境,树立干净、整洁、和美乡村形象,用实际行动为环境整治再“加码”。
开展学习观摩交流,将整治效果质量放在首位。每周随机抽取两个村(社区)作为人居环境观摩点,组织镇领导班子、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镇村相关业务人员到观摩点进行现场评价,分组入户查看现场、找准问题,召开反馈问题分析汇报会,将观摩发现问题进行现场反馈、现场评价,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时整改到位,要求其他村(社区)以此为鉴、举一反三,力促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环境整治提升浓厚氛围。结合“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充分运用大喇叭、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扩大环境整治宣传力度;同时,成立整治领导小组,组要领导亲自挂帅,由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深入村组召开群众“院坝会”,向群众讲解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意义,讲明村庄环境整洁人人受益的道理,广泛宣传文明卫生常识,教育引导群众转变生活方式,改陋习树新风,对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呼吁群众“爱护家乡环境、动手保护家乡环境”,鼓励群众参与到村内及各户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来,自觉动手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并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通过齐动手,逐步改善人居环境,营造“人人参与、家家受益”的环境整治浓厚氛围。
开展选优树模活动,将群众带动起来。组织“评选优秀、争做优秀”活动。宁强县大安镇宁家湾村开展“环境卫生五星示范户”月评选活动,村党支部、村委会及群众代表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无污水”的环境整治标准,对做到户内房前屋后及院内环境干净整洁的农户,评选为“环境卫生五星示范户”,在群众院坝会上宣布,并由镇包村领导和村党支部书记上门张贴“环境卫生五星示范户”标识,在群众中掀起了“比环境、比卫生、当模范”的热潮,起到了让各农户在环境整治中学有榜样,比有标兵的积极作用,从而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村内环境整治的热潮中来。
严格督导,将责任落实到位、将此项工作列为年终考核。安排专人队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村村过的方式,不定时对各村(社区)开展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反馈,要求相关村(社区)立行整改,并将整改成效与年底综合考核挂钩;对整改不彻底的村(社区)进行通报批评并进行相应绩效处罚,对卫生长期得不到整改的将实行一票否决制,扣除该村(社区)本年度人居环境经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杜慧)
责编:刘萌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