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陕西省乡村建设现场观摩会在彬州市太峪镇拜家河村举行。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贺军平、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同志,各处室相关负责同志及业务骨干;省委组织部、省文明办、省网信办、依法治省办、省自然资源厅、教省育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省卫健委、省能源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各设区市乡村振兴局、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局、韩城市乡村振兴局分管负责同志和相关科(股)室负责同志;有关县(区)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咸阳市政协副主席史耀东、咸阳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杨虎、副局长袁野、燕志敏、彬州市市长陈加宝陪同观摩。
彬州市太峪镇党委书记徐建锋进行了现场汇报,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相关情况。首先是基础设施“强基”。拆除残垣断壁206处,拆除私搭乱建46处,乱贴乱画86处,拆除不规范悬挂63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全面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清理“三堆六乱”157处,垃圾统一收集转运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新建公厕2处和垃圾投放点3处,农户改厕清洁取暖全覆盖。按照“四多四少”要求,实施了村内房屋立面改造、巷道改造、房前屋后改造,改造人行道3680平方米,绿化广场、新村2860平方米。实施乡村建设项目4个,硬化村内主干路及街道9996平方米,村内主干街道亮化、安装路灯100盏,修筑排水渠5.2公里,建设“口袋公园”1处。利用山水资源优势,建设乡愁文化、儿童乐园和党建文化3个主题广场,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其次是产业发展“铸魂”振兴传统产业。采用“商+农+旅”模式,投资1100万元建设拜家河村彬州梨园区1000亩,着力振兴彬州梨品牌,预计全面挂果后村集体每年可实现增收75万元以上。发展设施农业。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投资2700万元建设占地1000亩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分为草莓、瓜果、蔬菜三个种植区,可就近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村集体每年可实现增收50万元以上,人均年收入可增加约3万元左右。培育特色产业。采用“一企八村”联建抱团发展模式,发展农光互补产业项目,拜家河种植芍药、牡丹等中药材200余亩,每年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是打造乡村旅游业。依托山水资源,建设以“党建、乡愁、童趣”为主题的3个综合性文化休闲广场,提升豳州驿、豳风书院文化底蕴、打造乡愁记忆童趣体验基地,做优“土特产”,着力发展拜家河川道乡村旅游业,吸引周边群众周末游,预计年接待游客8.6万人次,挖掘就业岗位100余个,促使第三产业经济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最后是有效治理“提神”。厚植为民情怀。围绕“一核一约三队”治理方法,推行“有困难找党员”“一个党员帮三户”等服务模式,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升治理水平。坚持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实行“五老说事议事”等,推创乡村治理积分制,用“小积分”汇聚治理“大能量”。践行文明新风。定期开展道德模范评议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好媳妇、好公婆、好孝子。成立“小骆驼”普法志愿服务队、社会治理网格服务队、“新思路”文化宣传小分队,开展“法润乡风”、网格管理、政策宣讲、文化下乡、评优树模等活动,有效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
全体观摩人员对太峪镇乡村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下一步,彬州市太峪镇将按照全省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工作部署和要求,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学习借鉴兄弟镇(办)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农文旅融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供稿:彬州市太峪镇)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