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家乡的水井

家乡的井,位于倒写“Y”的石崖畔旁,上面是倒写Y的通村路,北天弯曲延伸到二级公路,是村子唯一的进岀道路,另一头直伸向南边高沙沟村相连,与雷达连公路相交,倒写"Y”的唯一尾巴直指村子庙,戏台,一直通到沟里头焦泥沟。井子位于三路交汇点的最低凹处,一条羊肠小道呈“之"字型,依崖垂直攀旋而上,小路只能容纳一个人挑着水攀登而上。

水井就在低凹的石壁之下,井口口径大约一米左右,用石头围成圆形,井深大约七八米深,井壁全用石块砌成,井壁上每隔不到一米左右留有凹洞,供人上下脚踏之用。井底是自然石板状组成,也有小水坑。水不知从哪而来,“咕咕咕"地流出来,汇聚在井底。

井水甘甜柔润,清凉爽口。供全村人饮用生活,打小就听父母亲说,这井不知道多少年了,村里人也享用了几代了,它像母亲的乳汁一样,不分昼夜,不论春秋,不畏严寒酷暑,默默地淌着,淌着,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房,深受代代人的喜爱和敬仰。

从我记事起,我还在被窝里躺着,就听见扁担有节奏地"吱…吱…吱"地响着,由远而近,像一曲曲优美的乐曲,飘呀一一飘呀一一,飘进小院,倒进窖里的水瓮里。夏天,有时水桶里放一片树叶,冬天水面上飘着"冰凌",在扁担的奏乐下,显得更加悠闲,一漾一漾,胜是可爱。出于好奇,我凑在父亲的扁担下,追问着:"爸!为什么放这呢?"父亲依着小路,左右变换着肩膀,吃力地爬到大路上,喘着粗气,笑呵呵地答道:为了防水摆出去。当时我就是不解,只有抢吃桶内的冰凌,咬得“圪嘣嘣"响吃起来了。时光流逝,二哥,三哥接过父亲的扁担,也像父亲一样,日复一日地挑起水…。再就是偶尔在逢年过节时解放军也来到我家,拿起父亲的扁担,也象父亲一样给我们挑满了水瓮,看着他们喘着气,擦着汗水的样子,我既好奇,又敬佩,听母亲说:父亲是当年八路军战士,咱们是军烈属家庭,解放军战士是帮咱做好事。那时,一颗长大当军人,为国争光,为民服务的种子扎根于心中,直到发芽,生根,最终实现自己梦想。

家乡的水井也有四次变迁。在我上小学时,水井的水不知怎搞的,老是满足不了乡亲们的饮用生活了,家乡成了缺水村了,到后来家乡年轻人结婚困难了,追其缘由,女孩们是缺水而不敢来,怕吃苦受罪。

从吃水紧张开始,我也接过父亲的扁担,挑着水桶,拿着那把铜“马勺",参加到等水排队的队伍中了。我记得最清楚,当我来到井边,不论有人还是没人,水井早己干了。我也学着哥哥们的样子,用绳子拴住水桶,一头固定在井边石头上,另一头把水桶放进水井底。我则双手握紧井口边石头,双腿踩着井壁上的凹洞,左右脚一下一下往下探,同时也张开双臂,捏紧石头缝,真是“手脚并用"交替下落,直到水井底,拿起“马勺",一勺一勺地往水桶里舀着,有时,还要在井底等上一两小时,那时候,我仰望井口,体验着“井底之蛙"的感受,盼望着来人能帮我拉上去水桶。不管怎样,只能等井底水流在小水坑中,才能把水桶舀满。如果井外没人来,我只能踏着石坑,手扣着石缝,一坑一坑地往井外攀,爬出井口,用力拉绳,将水桶提出水井。然后又把等二个桶放下去,我也再下去,舀满再爬上来,提出水桶,用父亲的那个扁担挑上水桶,一步一步沿小路往上攀,不时地变换着双肩,咬着牙才能攀上大路,再挑几百来,一担水才能顺利倒进水瓮。看着压红的双肩,忍着万州骨的疼痛,喘着粗气,但露出欣慰的笑容。从那时起,也就养成我不怕困难,能吃苦的品质深深地烙在甘甜井水养育成结实的身上,至今还在默默地奉献着。

好景不长,焦泥沟整体搬迁到村口刘兴庄,人员剧增,井水却“不辞而别",水流反而变弱许多,吃水难又困扰着乡亲们。一段时间,村里人用装汽油的大铁桶,在顶上部割开一尺见方口。也有人购买装水的橡胶大包,放在拉拉车上,到焦泥沟里的水井上拉水。记得我哥们抽空用人拉着借来的大铁桶,吃力地拉回一大桶水,勉强吃上三四天,可远水真解不了近渴。有人提议,引水解难。这一建议立即被采用,测量,挖沟,买料,修蓄水井,轰轰烈烈地开工了。我记得那时的蓄水池就在我家对面艳平家街畔半坡上,我望着热火朝天的干活乡亲,瞅着那只有半寸塑料管口,畅想着那管口喷出哗啦啦的清爽井水而发呆…十几天后,如我所愿水出来了,可水流量简直像线一样细,这一景象,乡亲们也没有多么高兴。好累不长,一段时间后不知水管堵了,还是漏了…水没了,井干了,吃水难更是急坏了乡亲们。

党的十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春风又一次吹进吃水难的小村。那时,我在外读书,听说在老井那的水坝地新探了水井,将水抽到中村山顶上,经过沉淀,过滤,净化,用管道输送到各家各户。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从此,吃水难,水难吃的愁帽摘掉了,不用担水,不用拉水的惨况一扫而过,还是那甘甜爽口的水哗啦啦地流进每家每户,流进了乡亲们的心田里……(供稿: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 作者:姜良龙)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