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延安中学:举行徐华教授学术讲座暨“江山多娇”画集捐赠仪式

为积极响应落实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进一步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发展,提升审美与人文素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11月27日下午,延安中学举行徐华教授学术讲座暨“江山多娇”画集捐赠仪式,校长郭博出席活动,德育处主任张艳飞、高一年级部主任李博龙、美术组教师及高一年级学生参加活动。美术老师孙瑜主持活动。

IMG_256

徐华简介

徐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育部专家库成员、西安美术学院博士、陕西国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华山画院副院长、陕西美术博物馆理论委员会委员、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延安文化艺术中心特聘正高级研究员、长安画社成员,长期从事中国画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著作五部,其作品多次入选省部级展览,他先后出访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韩国,在英国、德国举办展览与文化交流活动。

IMG_256

学术讲座

徐教授以《高原的种子——长安画派的延安情结》为题,聚焦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现象——“长安画派”,深入探讨其与“延安文艺”传统之间深刻的精神血缘。他指出,该画派以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等人为代表,其核心艺术主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正是对延安时期所确立的“艺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创造性转化。他们将从延安革命沃土中孕育出的“人民性”与“实践性”内核,成功地灌注于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之中,构建了一种既扎根黄土高原、又具有时代精神的独特美学体系。

徐教授以《转战陕北》等经典之作为例,重点剖析了石鲁绘画发展的升华过程,他强调,这些作品超越了革命历史题材的简单叙事,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升华为一种雄浑壮阔的精神象征,不仅解决了如何用中国画表现陕北地质地貌的形式难题,更实现了革命现实主义与民族写意精神的完美融合,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表现维度。他强调,正是通过对“延安情结”这一精神基因的坚守与创造性发展,艺术家才能将一方水土的自然风貌转化为承载民族精神与时代气象的视觉史诗,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思考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与价值归宿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

IMG_256

捐赠仪式

徐教授将其创作的《江山多娇:徐华中国画作品集》捐赠给学校,“江山多娇”画集,是艺术理论与实践创作的完美结合,为同学们打开一扇窥见传统与时代交融的窗口,为学校的美育教育注入强劲动力。

李博龙在总结中表示,徐教授的精彩讲座让同学们领略了长安画派的延安情结,认识了石鲁等拥有革命情怀和延安情结的著名画家以及他们古朴雄浑、充满生命张力的红色经典画作。他勉励同学们,无论是即将到来的学业选择,还是未来的人生道路,都要保有今天所感受到的这份对美的敏锐、对未知的好奇和创造的勇气。

IMG_256

学校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通过积极开发和实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育课程与实践活动,更新教学内容,挖掘利用资源,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美育素养,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营造校园美育文化,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供稿:延安中学)

责编:杜鹏飞

编辑:雷利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