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在汉阴县第九届校园科技艺术成果展中,汉阴县第三小学原创舞蹈剧《Steam之光:机器人点亮童年》凭借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斩获展演三等奖;同时多件科创作品展出并获奖。这一成果是该校践行“五育并举”、深化科创教育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和“陕西省STEAM教育种子学校”,汉阴县第三小学近年以落实“双减”政策为抓手,将科技创新基因植入校园文化。学校倾力打造多功能科技创新中心,合理规划建设了“智造空间”“生命空间”“创新中心”三大主题区域,配备乐高机器人套装、无人机、3D打印机、显微观测仪等先进设备及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探究平台,让科技魅力在实践中绽放。

“我们不仅教孩子‘做什么’,更引导‘为什么做’‘怎样做得更好’。”机器人团队负责人黄祖贵老师表示。师资是科创教育的核心驱动力。学校联合陕西师范大学等机构启动“STEAM创新教育教师提升计划”,组建由信息技术、科学、音乐、美术等跨学科骨干教师团队。通过编程培训、参观学习、专题研讨及跨学科教研等活动,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创新引导者”,筑牢科创教育师资根基。

围绕“普及、积淀、发展”路径,学校将STEAM教育纳入课程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别,构建覆盖低、中、高学段的科创课程体系:低年级通过乐高搭建、趣味手工DIY培养动手能力;中年级引入电脑绘画、简易编程启蒙逻辑思维;高年级聚焦机器人竞赛、人工智能项目锤炼问题解决能力。选修课则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采取小班化分层教学,每周延时服务时段,机器人社团、电脑编程、电脑绘画及科技手工等兴趣组的教室里总是热闹非凡,学生在实践中编写程序、匠心制作、调试设备,科创氛围如春雨浸润校园,让科学探究的种子在孩子们心田生根发芽。

近年来,汉阴县第三小学在科创教育方面深耕细作,STEAM教育硕果累累。该校在安康市首届机器人大赛中夺得3项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教师自制教具《探究磁极指向性》斩获“全国一等奖”(全省仅4件);“桥梁设计”项目获得陕西省第3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2024年学生团队在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中夺得两项二等奖……这些成绩不仅是学校坚守“科创育人”理念的见证,更是“五育并举”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科技是点亮童年的光,也是照亮未来的路。”汉阴县第三小学校长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STEAM教育改革,探索“科技+艺术”“科技+体育”多元融合的创新路径,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片科创沃土上茁壮成长,成为兼具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好少年。(杨立舟)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