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研学探史 文脉传承——西北工业大学师生走进咸阳博物院感悟历史魅力

文物承载历史脉络,实践点亮研学之路。近日,咸阳博物院展厅内迎来了一群专注的身影——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的12名文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指导教师曹静副教授及2名科研助理的带领下,以“遗址现场考察实践学习课程”为主题,开启了一场兼具学术性与体验感的历史文化研学之旅,用脚步丈量文明,用专业视角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

IMG_256

“这件指挥俑的衣纹线条流畅,身着五重衣,能直观看到当时手工业的精湛技艺!”在博物院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参观了咸阳博物院文庙馆区和古渡遗址馆区。从造型古朴的商周青铜礼器,到神态鲜活的西汉兵马俑,再到明清时期的古渡遗址,每一件展品都成为师生们探究历史的“活教材”。曹静副教授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不时为学生们补充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专业知识,从文物材质分析到年代断代方法,从历史背景解读到文化价值阐释,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展厅里的实物展品深度结合。学生们手持笔记本认真记录,围绕“文物如何反映秦汉时期的社会风貌”“丝路沿线西域文化与中原文明的交融痕迹”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研学氛围浓厚。

IMG_257

随后,师生团队还近距离参观了古渡遗址区,考察了清代留存木桩石堤。科研助理结合考古发掘现场照片,为学生们讲解考古工作的基本流程与技术方法,让大家对“从遗址到文物再到展览”的完整链条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不少学生表示,通过此次实地考察,不仅真切感受到了咸阳作为第一帝都的深厚文化底蕴,更对文物专业的实践意义有了更深理解,“课本上的文字变得立体起来,这种‘触摸历史’的体验,比任何课堂讲授都更有冲击力”。

此次研学活动中,西北工业大学师生始终严格遵守咸阳博物院的参观秩序与文物保护规定,展现出良好的学术素养与文明参观风貌;博物院专业的讲解服务与完善的研学配套,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的实践平台。作为连接历史与当代的文化桥梁,咸阳博物院始终致力于推动“馆校合作”,通过开放文物资源、打造研学课程,让更多青年群体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未来,我院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开发更多兼具知识性与互动性的研学活动,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传”下去,引导更多人在与历史的对话中传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赵梦瑶)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