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实践

渭南市临渭区交斜镇:文化赶大集 惠民暖人心

近日,渭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乡村直通车 文化赶大集”活动在交斜镇火热举办。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文化艺术中心承办,临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和交斜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协办,既是优质文化资源与民生服务精准下沉基层的生动实践,更是交斜镇深化“我们在一线”系列活动、落实“三个年”活动部署的具体行动,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享受到“精神+物质”的双重盛宴。

IMG_256

文化盛宴启幕:党建引领聚民心

随着交斜镇五丰村锣鼓队激昂的鼓点响起,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舞台上,舞蹈《祖国万岁》以翩跹舞姿抒发家国热爱,非遗项目华州秧歌剧《卖杂货》用醇厚韵味勾起乡土记忆,眉户表演唱《大家喜欢》以通俗生动的演绎展现民风民情;男声独唱《我和我的祖国》《跟你走》旋律悠扬,引发全场齐声合唱,爱国情怀在歌声中激荡;时尚走秀与非遗剪纸创新融合的《渭水秀韵》,勾勒渭水两岸人文风情,让群众近距离触摸传统技艺魅力;秦腔折子戏《五典坡赶坡》字正腔圆,经典桥段让戏迷过足瘾。

IMG_256

从传统民俗到现代演绎,从非遗展示到经典传唱,这场文化盛宴精准呼应了交斜镇“我们在一线”活动的要求——通过挖掘传统与现代文化资源,将“红色故事会”“红色教育”的精神内核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既丰富了党组织生活,更以文化为纽带拉近党群距离,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归属感。

集成服务落地:一线办事解民忧

活动打破单一文化供给模式,创新构建“文化+司法+农业+医疗”集成服务体系,将“赶大集”打造成便民服务“零距离平台”,正是交斜镇“四个一线”工作理念的鲜活落地。

IMG_256

司法宣传摊位前,普法志愿者用“接地气”的语言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婚姻家庭、土地流转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条款,通过典型案例讲解和宣传手册发放,筑牢乡村法治根基,呼应“基层治理红色聚力行动”中“深化‘枫桥经验’、构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的目标,从源头预防矛盾。

IMG_256

农业服务专区内,农技人员针对秋季作物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问题现场答疑,手把手传授种植技巧。这一举措紧扣“集体经济红色强基行动”——通过技术赋能农户,助力秋季丰收、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为全镇“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夯实产业基础,推动“两增一降一推进”中“稳就业促增收”目标落地。

IMG_256

卫生院义诊点前队伍长龙不断,医护人员为群众提供血压测量、健康咨询服务,详细解答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疑问。这是交斜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延伸,契合“基层治理红色聚力行动”中“党员志愿服务”要求,通过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求,将民生保障送到“家门口”,让“服务群众”的党建初心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党建赋能长效:多方联动促发展

此次“文化赶大集”以“政府搭台、多方参与、群众共享”的模式,深度融合了交斜镇“我们在一线”工作方案的核心要义——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文化、司法、农业、医疗等资源,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活动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动各方力量,既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动员党员志愿者、农技人员、医护工作者等群体践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方案走向实践。

下一步,临渭区交斜镇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围绕“八场硬仗”,把“文化惠民”“民生服务”融入“我们在一线”系列行动,通过更多接地气、暖民心的实践,推动党建与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群众生活深度融合,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红色动能。(李博伟)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