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延安中学枣园校区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延安中学杰出校友李东院士回到母校,为延中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宇宙与航天——我们的星辰大海》的精彩报告。校党委书记贺建旗、校长郭博、副校长杨万青、纪委书记王权、工会主席郝煜东、副校长薛江柱、校长助理马飞、高85届(1)班41名校友、教师代表以及创新部学生代表参加,北关校区和枣园校区的全体师生同步观看直播。行政办公室副主任贺清主持。
郭博隆重介绍李东院士基本情况:李东系延安中学初82届、高85届优秀毕业生,198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事火箭总体设计工作,从担任箭体结构室副主任到担任“长征五号”总设计师,他带领自己的威武之师——长征五号科研团队,一次次将“胖五”送上了发射台,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我国大型火箭领军人才和某国家重大型号火箭总设计师,长期从事运载火箭总体、结构的研究与设计工作,为我国火箭从中型到大型的跨代发展、运载能力和总体技术水平跃升至世界前列做出了系统性、开创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
学生代表向李东院士和他昔日同窗——高85届(1)班41位校友献花,向荣归母校的校友表达热烈欢迎与崇高敬意。
报告现场掌声雷动,李东院士从长征火箭的研制历程到中国航天的跨越式发展,从宇宙的浩瀚无垠到人类探索的不懈追求,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航空航天领域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太空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航空在推动经济建设、加强军事斗争、促进科学探索以及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报告中,李东院士描述了航天运输系统的技术关键和工程挑战,展现了中国在克服这些挑战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他回忆起钱学森、梁思礼等老一辈航天人在中国航天事业初期的卓越贡献,感慨万分:“中华民族是一个幸运的民族,因为在每一个关键时刻,总有具有远见卓识的伟人引领我们前行。”
李东院士满怀信心地展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他表示,中国航天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载人航天,还是卫星导航、空间站建设,中国航天都在迈向新的高度。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必将屹立于世界航天强国之林。
同学们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李东院士以其专业知识、宝贵经验与幽默语言,详细耐心地答疑解惑,他勉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其诗人气质、航天精神和报国情怀,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延中人,坚定了同学们立志航天、筑梦航天、学以报国的信心与决心。
他特别强调,“在延中学习的六年青春岁月,母校除了教给我知识和文化,更有治学的态度、做人的道理和报国的志向”。这是对延中近90年办学的最高评价之一,为当代延中学子指明了奋斗方向。
李东院士的卓越成就、航天精神和家国情怀,为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树立了榜样。报告会后,贺建旗宣读《延安中学关于授予李东院士“蔡子伟”奖章的决定》,并为李东院士颁发“蔡子伟”奖章及证书。这枚以延中首任校长命名的奖章,是对李东院士科学成就与母校情怀的最高认可。
吃得了学习的苦,受得了科研的累。成功时,不居功自傲;受挫时,能顶得住压力。李东院士始终关心母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郭博宣布聘任李东院士为延安中学“科普大使”,并为李东院士颁发聘书。
饮水思源情系母校,薪火相传励志成才。李东院士为母校赠送珍贵的纪念品——“胖五”航天模型。
平时,同学们只能通过校史馆“杰出校友”展区的照片领略李东院士的风采,今天能近距离感受李东院士的航天精神、诗人气质和家国情怀,同学们激动万分,报告会结束后,大家争先恐后地向“偶像”要签名。
这场有深度、有温度的科学盛宴,进一步激发学生更全面了解载人航天历史、感悟载人航天精神、传承发展航天文化,在同学们的心田播下一颗航天梦、中国梦的“种子”。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载人航天工程中的育人资源,充分发挥载人航天精神的育人功能,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中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及其精神品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供稿:延安中学)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