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台区作家来文基先生的《汉中先秦文化》新书发布会暨创作座谈会在汉台区图书馆成功举办。
“透物见人”,结合文献史料,来文基先生经过八年学研写了《汉中先秦文化》一书,全书共计二十六万字,三百七十余幅图片,从“中华先祖”“汉中——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远古时代”和“上古时代”四个方面,将考古材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对汉中地区先秦时期文化发展、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揭示了汉中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丰富内涵。该书充分吸收了当代考古学,历史学研究新成果,抓住汉中先秦历史时期有根据的几个主要问题,阐释了汉中市超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灿烂与辉煌,填补了汉中先秦文化研究的空白,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汉中历史文化的窗口。
参与座谈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将发言辑录成集,以飨读者。
汉山·南郑的象征,汉中的名片——秦越雄在《汉中先秦文化》发布会上的发言
来文基先生,十多年来坚持笔耕不辍,快90的高龄,先后著作《汉中文化之旅》、《汉中先秦文化》两部有关汉中人文历史的专著。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桑梓之地热爱的拳拳之心,对汉中文化历史的责任担当。其情可贵,其功可嘉。
因我与来先生都有西北大学地理系学习的经历(他是62年的科班生,我是79年的进修生),因《汉中先秦文化》书中有“旱麓”一章,老家又距汉山近,来先生嘱托我写一点关于南郑汉山的看法,也算是我对他著作的读后感,诚恐之余,现试述如下。
《诗经·大雅·旱麓》中“旱”,山名,即今汉山。古时,因山周围地处丘陵,水源不足,只能种植粟豆杂粮,故称旱山。将旱麓改称汉山始见于南宋祝穆增补的《方舆胜览》,文中说:“汉山在南郑县西南二十里,四峰八面,其南接巴山,山有池水”,故称汉山。
一、汉山的神圣性
汉山形如方斗,由四峰连座组合而成,唯北峰突出,海拔1478米。是距汉中城区最近的低山之首。对于高山,自古便有祭祀的传统。“山岳则配天”,它们被神明,成为天子诸侯的望祭对象。老百姓则把它尊为避灾祈福的神山,每逢天旱缺水,都众焚香朝拜,以求风调雨顺,有时也碰灵验。旱山(汉山)是被《诗经》记载中不多的几座神圣的山脉,可见它影响之深,历史悠久咦。这里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如“汉山一戴帽,大雨就来到”
二、汉山的历史价值
《诗经·大雅·旱麓》诗,是一位天子主持的祭祀诗,其主旨是歌颂周文王礼贤下士,重视培养人才。那么,天子是谁?来先生在书中给出了答案。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成功,周王朝建立。在周公旦辅助成王摄政期间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在大分封时,必然要给参加武王伐纣的南方庸、蜀等八个盟国分封的。来先生又根据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堆的宜候矢簋铭文一份,西周分封制度样本,周公会去这八国宣读册命诰辞,在这期间,周公来到汉中,怀念父亲(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功绩。于是召集南国诸侯在《旱麓》举行隆重庆典大会,歌颂文王。《旱麓》诗是对这次庆典活动的记录,列入《诗经·大雅》,用于诸侯朝贡,贵宾宴会等庆典乐歌。这次汉山集会,不仅充分彰显了周王朝一统天下的大国形象,从此以后也使汉山成为南方诸侯各国敬畏周王朝威望的望祭对象,可以说汉山在当时俱有里程碑意义的圣地价值。
三、汉山的人文价值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汉山自从周王朝在此集会之后,声名远播,汉山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早已成为挥之不去的精神依托。正如东汉郑玄在《毛诗传笺》中所说,“旱山(汉山)之竹,林木繁茂者,得山云雨之润泽也,与周邦之名独丰乐者,为其君德教”。
汉山还被誉为汉中八景之一,那就是“汉山樵歌”。《诗经》上说,“瞻彼旱麓,榛梏济济”,就是说汉山生态环境很好,森林茂盛,草木葱郁。它既是汉中居民生活取暖的薪炭基地,也是官方和民间建筑用材的主要产地之一。据历史记载,秦厉公二十六年(前451)周王朝派“左庶长城’南郑’”汉中首次修建南郑县城,所用的木材大部分从汉山砍伐,通过濂水河与冷水河运输。当时众多的伐木工人在劳动中“伐木同声应”。喊着伐木号子,深震山谷,被当地人模仿传唱,内容包括:锣鼓草、薅秧歌、情歌、孝歌等,被当地居民历代传唱不衰。为汉山樵歌增加了新的形式和和特色。如今,汉山樵歌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支汉山樵歌民间协会深入城乡,广泛传唱。
四、汉山的文化旅游价值
汉山的风景独特秀美,自然天成。而最可宝贵的是它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朝拜的神山仙境。曾经有位四川的文士谢升平在《汉山晚鸟望》诗中赞叹道:“嵯峨汉山巇天门,万壑争从眼底奔,已觉峰巅惟鸟道,恰于岸畔见烟村。”他在赞美汉山风景之外,深感山路险绝,犹如鸟道,人烟稀少,旷野荒凉。但今天的汉山已沧桑巨变,别有一番景象。近年来,当地政府斥巨资将汉山开发打造成一个崭新的旅游景区。首先修建了规模宏大,设施配套的汉山广场,每逢重大节日,前来观光的游客数以万计,热闹非凡。其次修筑了一条高规格的盘山公路,从县城周家坪直通主峰大汉山。在此基础上,在汉山南侧开凿了一条环行观光大道,将东边的歇马店和西边的青树镇巧妙地连为一体,使汉山的景区交通四通八达。现在沿盘山公路渐次而上,一路绿荫夹道,层峦叠翠,清馨的空气沁人心脾,畅游其中,犹如置身幻境。登上汉山主峰,环顾四周,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极目远望,可以看到汉江像一条白色素练自西向东缥渺而去,也可以看到美如绿玉的南湖,镶嵌在汉山脚下。北望南郑城区状如棋局,星罗其布,南看巴山逶迤葱笼,异彩纷呈,十分壮观。
登临汉山,春天可以赏景看花,夏天可以消暑乘凉,秋天可以观云赏月,冬天可以踏雪探险,汉山之美,犹如福地洞天。读《汉中先秦文化》后,儒家经师和封建帝王推崇的周文王;“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追求的周礼;“华夏”观在西周形成等,以文载旅,以旅彰文,深挖这些元素,能更突出特色。相信汉山的文旅价值会激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愿汉山的明天更美好。
再次感谢来文基先生《汉中先秦文化》这本书对我们的启迪,熟读这本书,让我们更加热爱家乡汉中,更加热爱南郑,更加热爱大汉山!(来源:汉中市汉台区图书馆)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