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华阴市华山中学:建筑、人文与成长交相辉映 引领学子投身强国建设

7月15日8:30,追着熹微的晨光,华山中学学子们乘坐大巴车,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出发。车窗外,景致流转,那不止是对城市里林立高楼的憧憬,更满含对历史厚重的雁塔校区的向往。

IMG_256

第一站,参观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青瓦白墙映着蓬勃的绿树,走廊的窗棂透着人文气息,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文学气息。里面有摄影作品,还有贾平凹的手稿和画,紧跟领队与志愿者的步伐,我们一起去探寻文学艺术交织的奇妙天地。这一刻仿佛走进文学与艺术交融的奇妙天地。楼梯间的创意装饰、陈列的独特物件,还有那满墙贾平凹获奖的光荣履历,见证着他耕耘文学的厚度。参观时,大家专注品读手稿、交流作品感悟,艺术作品与文字叙事相互映衬。这一趟,不仅让我触摸到贾平凹文学创作的脉络,更感受到艺术跨界的魅力,激励我在文字与生活里,去探寻更多元的表达,让心灵在文艺滋养中更丰盈。

IMG_256

第二站,参观校史馆。这是一座具有建国初期苏式风格的建筑,“学术立校,自强报国”八个大字映入眼帘,瞬间让人感受到建大厚重的精神底蕴。跟随着学长讲解,我们穿梭于学校的历史长廊,从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等校的渊源汇聚,到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等阶段的发展,每一步都满是艰辛与荣耀。看着老照片里先辈们奋斗的身影,触摸着历史物件传递的温度,尤其是那些记录学校发展节点的史料,我深刻体会到学校传承的不仅是学术基因,更是“自强报国”的使命担当。

隋宇文恺营造纪颂碑。这是纪念隋代建筑家宇文恺的石碑。碑体刻有文字图案,背面是补绘的北宋《长安图》,彰显宇文恺建筑贡献,承载校园文化与学术传承,见证着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也让我明白学校扎根西部、接续文脉的坚守。

参观校园,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让我对“大学精神”有了具象认知。身为高中学子,我愿汲取建大校史养分,传承“学术立校”初心,以“自强报国”为帆,在逐梦路上奋力前行,让青春为科技增辉,为家国添彩。

IMG_256

稍作休息后,我们参加科技实践活动。通过显微镜观察仙女虫、水熊等微生物。微观世界的奇妙瞬间将我俘获。这些小生命形态各异、活动有趣,让我真切触摸到科研的魅力,也更懂得自然的神奇,超酷的实践体验!跟着老师了解了空调的工作原理,那些温度调控的细节里藏着不少学问。

参与污水处理趣味实验。学姐学长重点讲解了污水处理的过程,还有它的重要性。这些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收获特别实在。

参观地下空间环境保障综合实验室。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工作中安全性,学姐讲解了DR设备能直接参与工作流程,在实操中替代人工接触高风险环节,大幅降低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既提升了工作安全性,也让我们在实践时更踏实,真切感受到科技对安全防护有有力的支撑。

IMG_256

室内空间搭建趣味活动。踏入建筑系展区,瞬间被震撼!古建模型精巧,飞檐斗拱藏着千年营造智慧,现代设计作品也超酷,光影与空间玩出花。高中生的我,被这份跨越时空的美击中,原来建筑不只是房子,更是艺术与技术的浪漫碰撞,悄悄在心里种下了探索建筑世界的种子。最后,在学姐、学长和老师的助力下,我们成功完成搭建建筑模型作品,从构思到实体呈现,凝聚多方智慧,模型以简洁几何结构、质朴材质展现设计巧思,是团队协作与专业指导结合的成果。

这一天,雁塔校区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西安建大源出北洋西学学堂,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等四脉聚合,冶金建筑强强整合的厚重历史,高科技的实验室、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更让我感受到西安建大广阔的未来。我愿意成为建大的一份子,投身科技报国的时代浪潮,为强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华阴市华山中学 张语诺)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