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微视新声

清涧县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陈家河村第一书记李玉玉:扎根基层 感悟初心

2024年7月,李玉玉从清涧县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陈家河村的驻村队员调整为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她的驻村工作队员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他们纯朴善良,只要能够真心实意做好服务工作,他们便会同样真心实意的支持自己的工作。

IMG_256

倾听群众心声,全力为民服务

从担任第一书记的第一天起,她挨家挨户到农户家中聊家常,查看“两不愁三保障”是否达标,了解生活中的“糟心事”“难肠事”,在入户走访中发现:很多老年人健康意识较差,“大病当小病养、小病当没病养”;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办事不方便;生活较为单调,缺少娱乐活动等等。针对这些突出问题,驻村工作队协调村医利用“健康小屋”每半年为村民提供一次14项的健康体检,可为村民生成一份完整的体检报告。利用标准化村级便民服务站为村民提供收发快递、存钱取钱、一卡通余额查询、帮办代办,上门审核养老保险、高龄等贴心服务,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利用互助幸福院,常态化开展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送月饼、过节邀请老人聚餐等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老人们经常三五结伴来幸福院下棋、打牌、聊天,村民师向全说,“我患有高血压,现在每天到幸福院吃饭,顺便到健康小屋量量血压,有事就找驻村工作队,太方便了”。看着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听着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让工作队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

谋划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只要有稳定的收入,老百姓的心就安了。针对陈家河村在家农户劳动力不足,土地零碎分散等问题,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会成员多次进行走访调研,以常住农户主导产业全覆盖为抓手,了解群众发展意愿,积极讨论产业发展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等问题。对一些发展产业信心不足的村民,主动入户讲政策、算收益,三番五次耐心解释,村民心中的疑问解开了,观念转变了,干劲也变足了。目前,在派出单位和便民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陈家河村整合700亩撂荒土地嫁接红梅杏,盘活1300亩土地打造连翘基地,流转500亩高产坝田种植杂粮,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连翘2.1万株来发展庭院经济。特别是依托500亩高标准农田,采取“农户土地入股、合作社组织管理”的办法,利用“深沟探墒”技术,科学化机械化种植高粱500亩,陈家河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村民分红4.9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双增收。

改善村容村貌,培育文明乡风

陈家河村历来有养殖的传统,加之在家村民生活习惯较差,人居环境一直是他们的一块“心病”。为了让村里逐渐美起来,“四支队伍”一起定制度、想办法,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整治行动。利用光伏资金开发的公益性保洁员一月四次对村内公共区域进行清扫,并制定“门前四包”责任,党员干部带头落实。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庭院硬化、门窗美化、室内地板硬化、室内墙体涂白“四位一体”补偿机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82户农户积极开展个户人居环境提升改造。以“爱心超市”为抓手,根据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积分累积,用积分兑换实物,鼓励先进,督促后进,目前累计兑换218人次。每季度通过“和美陈家河”微信公众号发布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每年开展“拴正人家”评选,带动更多村民讲文明、讲卫生。每年开展一次道德评议,对“好婆婆、好媳妇、好家庭”进行公开表彰。

经过努力,陈家河村村民收入增加了,人居环境变美了、邻里争吵变少了,村两委会不用再忙着“断案”了。2023年陈家河村被确定为陕西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2024年被确定了榆林市“乡风文明建设优秀村”。

作为第一书记的她从无所适从到渐有底气,从茫然未知到了然于胸,驻村工作成为了她人生中的宝贵经历。因为驻村,她才与村民的心贴的更近;因为驻村,她才能体会到基层的丰富多彩;因为驻村,她才获得无比珍贵的成长。她深信,脚下沾泥土,肩上扛责任,只要用真情服务村民,用行动践行第一书记的使命担当,就能绘就和美陈家村的“幸福画卷”。(供稿:清涧县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