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洋县公安局:竭“警”所能 守护少年的你“向阳而生”

近日,洋县公安局湑水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求助,称家中未成年的女儿离家出走,家人万分焦急,多方寻找未果,请民警帮助找寻。接警后,湑水派出所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组织警力了解情况、开展找寻,终于在汉台区发现了该女生的活动线索。

找到女孩后,民警并未简单地“找到了事”,而是耐心地与女孩沟通,了解到其存在辍学想法后,民警主动当起了“人生引路人”,采用孩子易于接受的谈话方式,积极引导、耐心疏导,帮其分析现在的选择对未来人生路径的影响。同时,民警劝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加强情感沟通,用理解和陪伴为孩子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在最近的一次回访中,家长兴奋地告诉民警:“孩子已调整状态,近期在校、在家表现均比较良好。”

这是洋县公安民警探索以公安大关爱为行动主线,做实做细“金盾护苗”专项工作,积极构建“法治教育+联动共治+长效治理”三位一体守护未成年人体系的成功实践。

情景模拟+沉浸体验GO让法治教育“活”起来 IMG_256

为了让法治教育既“有意义”更“有意思”,洋州派出所法治副校长摒弃传统的宣讲模式,采用情景模拟、案例解读、有奖问答、学生上讲台等多种方式提升教育效果,将法治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田,为平安校园建设注入强劲公安动能。

“我们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推出了“阶梯式”的法治课程。”洋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介绍道,“在幼儿园,我们通过防拐骗角色扮演游戏,用童趣的语言传递防拐骗知识;在中小学,以“游戏充值诈骗”为案例,剖析网络陷阱的隐蔽性;在高中职校,我们结合近几年发生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理智处理问题,遏制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倾向。”

不仅如此,洋县公安借助“家长课堂”等载体,向学生家长系统普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防校园欺凌等法律知识,引导家长树立“依法育娃”理念,精准弥补家庭法治教育的短板。

“金盾护苗”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全县67名法治副校长累计开展法治宣讲78场次,覆盖全县78所中小学幼儿园,惠及师生1.5万余人,全县未成年人重复违法犯罪率同比下降1.6%。

警种协作+联动共治GO让防护网络“密”起来 IMG_257

洋县公安整合派出所、交管、特巡警等警种力量,在校园周边设立“护学岗”,实现了上学放学高峰时段“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着力打造护学岗升级“2.0版”。自护学岗力量强化以来,实现了校园周边交通事故零发生。

实施青少年成长帮扶计划,定期会同教体、妇联、民政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未成年人保护和违法犯罪预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风险隐患,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庭重视、社会参与”的联动共治格局。

留守儿童岳某,今年13岁,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因教育方法失当,岳某不爱学习、经常逃学。“金盾护苗”专项工作开展以来,从派出所教导员岗位退居二线,继续在派出所担任某校法治副校长的廖新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和学校老师、镇办妇联工作人员多次上门给岳某做思想工作,并和父母交流沟通,改变教育方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在多方力量的鼓励下,岳某考上了高中。

同时,启动运行“三秦家长学校”洋县分校,建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框架体系。目前,全局民警“一对一”结对帮扶211名未成年人,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通过谈心谈话、关爱帮扶等,切实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

公安关爱+长效治理GO让成长沃土“净”起来 IMG_258

20个派出所以暖心警务会客厅为核心阵地,精心打造“护苗”工作室。工作室秉承“预防为先、提前干预、教育为主、惩治为辅”理念,在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中走在前列。机关民警依托“四下基层千警进万家暖心送平安”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掌握包联村组的留守、单亲、家暴等高风险家庭信息,通过定期走访,及时化解亲子矛盾、开展风险评估,筑牢特殊群体保护防线。

“金盾护苗”专项工作开展以来,推动建立了“民警+网格员+志愿者”联动工作机制,共找回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4名。见面劝阻因浏览游戏网页泄露个人信息导致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未成年人5名。

加大对网吧、台球室、电竞酒店、KTV等场所监管力度,常态化采取集中检查、投诉举报等手段打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同时,强化旅馆业执法检查,严格督促经营者遵守有关规定,对违规经营行为依法给予关停、整改等处罚,充分挤压“问题少年”藏身落脚空间。

从法治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到校园周边的巡逻守护;从风雨无阻的护学身影,到苦口婆心的纾解劝导,洋县公安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扎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全面构建立体化防护体系,持续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助力每一株“小树苗”都能“向阳而生”。(供稿:洋县公安局)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