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紫阳县高滩镇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办小事 暖民心”行动部署,积极探索镇村党员分类管理新路径,创新构建“群众需求征集—任务清单认领—办结落实销号”的闭环工作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主动作为、倾情奉献。在这一过程中,八庙村党员以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生动诠释了“枝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温暖了群众的心坎。

危急关头的“脊梁”:背出来的是安心。汛期,险情突至。八庙村村民赵友勋房屋后檐堡坎发生垮塌,严重威胁其居住安全。村两委接到信息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人员车辆协助该户紧急转移至村委会集中安置点。然而,当行动不便、年事已高的赵友勋夫妇面对安置点的三层楼梯时,犯了难。此时,党员王垚毫不犹豫地蹲下身,“来,我背您上去!”他将老人稳稳背起,一步一步,坚实而温暖地踏阶而上,直至安全送达安置房间。这一背,背起的不仅是长者的身躯,更是一名党员在群众需要时挺身而出的担当,背出了群众危难时刻的“安心”。

保通保畅的“先锋”:清出来的是畅通。受近期连续降雨影响,广万公路八庙大沟段发生内侧山体滑坡,道路受阻,群众出行不便。村委会迅速调集机械对主要塌方体进行清理。然而,机械无法触及的排水沟等狭小空间成了遗留问题,影响着排水的彻底畅通。王垚同志主动请缨,带领人员配合机械作业,手持铁锹,跳入泥泞,仔细清理沟内淤积的杂物。汗水与雨水湿透衣背,他们毫不在意,心中所想是尽快恢复道路的完全畅通。这一“清”,清理的不仅是堵塞的沟渠,更是群众出行的“堵点”,清出了民心通畅的“大道”。
颗粒归仓的“守护者”:晒出来的是希望。连日阴雨后天气转晴,但转移安置点村民王安祥的眉头却紧锁着。他家抢收的农作物因无处晾晒面临霉变风险,且家中妻子腿脚不便,老两口力不从心。王垚同志了解情况后,立即找来运输工具,帮助王安祥将农作物运送至村委会安置点房顶,细心铺开进行晾晒风干。金黄的粮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映照着王安祥舒展的笑容。这一“晒”,晒干的不仅是浸染雨水的谷物,更是群众对于收成的期盼,晒出了守护群众劳动成果的“希望”。

风雨同舟的“陪伴者”:守出来的是温情。开展防汛转移安置工作期间,八庙村的党员干部们始终坚守一线,轮流在防汛转移安置点驻点值守。他们不仅是安全员,更是群众的“贴心人”,日夜陪伴,及时了解需求,安抚焦虑情绪。雨过天晴后,他们又拿起扫帚,细致清扫路面,确保群众归家之路整洁安全。这种“陪伴”与“清扫”,守护的不仅是过渡期的秩序,更是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深情,守出了风雨同舟的“温情”。
八庙村党员的日常“小事”,是高滩镇推动县委“办小事 暖民心”行动落地见效的缩影,也是镇村党员通过“任务清单”精准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正是这桩桩件件的“小事实事”,汇聚成了服务群众的“大暖流”,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逯兴玲)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