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石泉县人社局:助残疾人家门口就业 为毕业生点亮职场路

就业牵动万家心,创业点亮致富梦。近年来,石泉县人社局始终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需求放在心上,用实打实的政策、暖人心的服务、接地气的帮扶,为他们铺就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让更多人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残疾人王先生的“新身份”:家门口上班,日子有奔头。“以前总觉得自己腿脚不方便,找工作就是‘天方夜谭’,在家待着既焦虑又没底气。”家住石泉县喜河镇的王先生曾因身体残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直到石泉县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带着就业政策、岗位清单主动上门走访,细致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和就业想法,这份 “送上门的关怀”,才彻底打破了他生活的僵局,让沉寂的日子迎来了转机。

了解到王先生的就业意愿后,人社局工作人员先是结合他的身体条件,推荐了家门口的公益性岗位,又根据他的就业技能需求,动员他参加了手工编织技能培训。“老师手把手教,材料送到家,学完就能上手。现在我不仅有了稳定工作,每月能拿到工资,还能照顾家里,这日子越过越有劲儿!”如今的王先生,提起现在的生活,脸上满是笑容。

像王先生这样受益的残疾人,在石泉县还有不少。为帮助残疾人跨越就业门槛,县人社局搭建了“就业帮扶+技能提升+创业扶持”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镇、村(社区)的工作人员会定期上门摸排需求,把“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的岗位送到家门口。针对残疾人的身体特点,开设互联网营销师、经编工等特色培训课,行动不便的能在线上学,想集中学习的有线下实操班;要是想自己创业,还有创业培训、一次性创业补助、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工作人员会全程帮着准备材料、跟进审批,还会推荐电商客服、农产品加工等低门槛项目。今年以来,石泉县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0期2096人次,其中81名残疾人参训。近三年已帮助264名三、四级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

毕业生蔡同学的“职场第一步”:从焦虑到安心,专业对口有奔头。“刚毕业那阵儿,看着同学们陆续找到聊工作,我既着急、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啥、能干嘛。”2025届高校毕业生小蔡回忆起求职初期的状态,仍有些感慨。让他没想到的是,县人社局的“1131”就业服务帮他顺利迈出了职场第一步。

得知小蔡的困惑后,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给他讲解 “1131” 就业服务政策——为每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次职业指导、1次岗位推荐、3次技能培训信息、1次就业见习机会。结合小蔡的专业方向,工作人员从岗位信息库里筛选出本地政府单位的见习岗位,帮他联系参加就业见习。“现在我在见习岗位上做的工作和大学所学专业对口,同事们也都很照顾我,我在见习岗位不仅学到了实用技能,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清晰的规划。”小蔡说,如今的自己没有了当初的焦虑,多了份踏实和以后走向新的就业岗位期待。

为了帮更多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难”“择业盲”的问题,石泉县人社局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打出“政策扶持+精准服务+能力提升”组合拳,建立高校毕业生实名就业台账。线上依托“石泉人社”微信公众号、就业服务平台,实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事业单位招考动态;线下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企业进校园”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推送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全县已组织“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35场次,其中高校毕业生春、秋季大型专场招聘会4场次,吸引374余家企业参与,提供1.68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就业见习岗位30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针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县人社局推出“创业孵化+资金支持+导师指导”全周期服务。充分发挥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作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办公场地、水电、网络、工商注册咨询、政策解读等服务。截至目前,该基地累计吸纳86名高校毕业生或登记失业青年创业项目入驻,带动300余人就业。

下一步,石泉县人社局将持续深化政策创新、优化服务效能,进一步拓宽岗位供给渠道、升级技能培训体系、完善创业扶持机制,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为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搭建起“能就业、就好业、创好业”的广阔平台,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在石泉这片沃土上站稳脚跟、实现价值。(李钰锋 徐莎莎)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