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延安博物馆:触摸历史人物 感受延安精神

秋分时节,文脉流长。9月22日,延安博物馆”六进活动”在洛川多地成功举行。馆长徐林、副馆长苗生顺以及延博在职人员组成文化传播队伍,先后走进洛川县水利希望小学、洛川农商支行、洛川会议旧址、洛川民俗博物馆,通过多元化的文化传播形式,让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走出馆舍,深入基层。

诗韵传文脉,哲思润心田

IMG_259

本次“六进活动”创新采用“行走的课堂”形式,将丰富的文化内容带进洛川县水利希望小学与洛川农商支行。活动旨在通过《你,了解延安吗?》诗歌朗诵、《一壶载匠心》紫砂工艺宣讲以及《张载与传统文化》课程等多元形式,生动讲述延安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与红色革命精神。在校园中播撒文化种子,在企业中传递历史温度,使师生与职工在沉浸体验中拓宽对延安的认知维度,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民族自豪与精神归属。

诗韵延安·聆听历史的回响

延安博物馆讲解员们以一首《你,了解延安吗?》拉开序幕。这首诗带领我们从苍茫的古代边塞,走到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再步入日新月异的今天。

深情的诗歌朗诵不仅勾勒出延安的古今变迁,更以文化叩问的方式,引导观众思考这座红色城市的深层精神底蕴。从革命圣地的红色记忆到千年文脉的绵延传承,诗歌让历史在韵律中焕发情感温度。

IMG_264

对话先贤·汲取智慧的力量

随后开展的《张载与传统文化》课程,由延安博物馆研学导师带领大家穿越千年,感悟关学宗师”为天地立心”的宏大抱负。课程通过生动的历史还原和沉浸式体验,让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士人精神跃然眼前。这种深植于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担当,与延安精神中的为民情怀形成深刻共鸣,使观众在古今对话中获得精神启迪。

器物载道 匠心永传

见微知著·寻找匠心的光芒

延安博物馆讲解员白玉洁以馆藏大彬壶为载体,讲述明代制壶宗师时大彬的匠心故事。这把出土于延安的紫砂珍品,不仅展现了”千烤百摔”的制壶技艺,更蕴含了早于现代科技400年的智慧结晶。宣讲通过剖析壶身的气孔结构、提梁设计等细节,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中蕴含的创新精神。

这件静默四百年的文物,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技艺传承的真谛。它让观众看到,真正的传承不仅是形式的延续,更是精神的接续。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延安精神中的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一脉相承,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时代的内涵。

现场参观感悟 馆际交流互鉴

IMG_280

踏寻历史足迹

活动期间,延安博物馆全体人员集体参观了洛川会议旧址与洛川民俗博物馆。在会议旧址,成员们通过实地走访,深刻感悟了红色历史的光辉历程与延安精神的厚重底蕴;在民俗博物馆,则深入了解了洛川地区丰富的民间传统与地域文化,从另一维度加深了对延安历史文化多元构成的整体认知。

开展馆际交流

在参观基础上,延安博物馆与洛川会议纪念馆围绕文物保护、展览创新与社教活动等议题开展了专业交流。双方一致认同,应加强馆际协作,整合资源、共享经验,共同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路径,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与影响力。(供稿:延安博物馆)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