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浅谈小学体育课后拓展延伸

小学体育课后拓展延伸的目的将体育课上学习的动作要领、运动规则等通过延伸活动强化,避免学后即忘;通过多样化的延伸形式,让学生感受运动的乐趣,逐步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结合团队合作、规则意识等内容的延伸活动,助力学生在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培养社交能力和意志品质。

小学体育课后拓展训练延伸,应围绕课堂所学的运动技能、体能素质或规则意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场景,通过趣味化、生活化的活动,让运动习惯融入日常,同时巩固技能、增强体质。

一、技能巩固类拓展

结合课堂所学技能,设计家庭小练习,强化动作熟练度。

例:课堂学习了“跳绳(单摇)”后,布置“家庭跳绳挑战”:每天练习3组,每组1分钟,记录每组跳绳次数,尝试“连续跳不中断”;还可以和家长玩“双人合作跳”(一人摇绳,两人一起跳),在互动中提升协调性,同时用表格记录一周的进步情况,感受技能提升的乐趣。

二、主题挑战类拓展

1.围绕特定主题设计系列任务,增强坚持性和目标感。

例:课堂学习了“跑步(50米跑)”后,发起“一周晨跑计划”:每天早上和家长一起在小区慢跑5分钟,记录跑步时的感受(如“跑的时候心跳快不快”“跑完后有没有变精神”),周末总结“坚持一周的收获”,同时尝试“计时跑”(用手机计时,看50米跑是否比课堂上更快),培养运动耐力和自律性。

2.家庭联动:布置简单的家庭运动任务,如跳绳打卡、亲子游戏(两人三足、踢毽子)等,让家长参与孩子的运动过程。

3.校园活动延伸:利用课间、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小型比赛(班级跳绳赛、趣味接力赛)、运动社团(田径、球类兴趣小组)等,提供持续练习的平台。

4.跨学科融合:结合数学(记录运动次数、计算运动时间)、语文(写运动日记、创编运动儿歌)等学科,让运动与知识学习结合。

5.情境化游戏:设计主题式拓展活动,比如模拟“运动会开幕式彩排”“森林小卫士障碍跑”等,在游戏中融入课堂所学技能。

三、游戏互动类拓展

将体育规则或动作融入家庭游戏,在玩中巩固知识。

例:课堂学习了“队列队形(向左转、向右转)”后,回家和家人玩“听指令做动作”游戏:家长喊“向左转”“向前走三步”等指令,孩子快速反应执行,反过来孩子也可以当“指挥官”,在游戏中熟悉方向和队列规则,同时提升反应能力。

四、生活场景类拓展

将运动融入日常活动,培养“随时运动”的意识。

例:课堂学习了“投掷(沙包)”后,利用生活场景练习:帮家长扔垃圾时,尝试“瞄准垃圾桶投掷”(距离3-5米,注意安全);或用毛绒玩具当“沙包”,和家人玩“接抛游戏”(一人扔、一人接),在生活小事中锻炼手臂力量和手眼协调能力。

五、体能提升类拓展

通过生活化的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力量等基础体能。

例:课堂练习了“蛙跳”(锻炼下肢力量)后,设计“家庭障碍赛”:用枕头、椅子设置简单障碍,模仿青蛙跳着绕过障碍;或爬楼梯时尝试“一步两阶”(适合低年级,需家长陪同),每天3次,锻炼腿部力量,同时结合“计时比赛”(和家人比谁完成快),让体能训练更有趣。

体育拓展需注重安全性,避免高强度训练,核心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同时将课堂技能转化为日常习惯,真正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

体育拓展延伸通过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对体育课上的动作掌握更熟练,动作规范性有很大地提升;同时也降低了运动的枯燥感,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增强,课间、课余时间的运动行为增多;在团队拓展活动中,学生的沟通协作、抗挫折能力得到锻炼;长期坚持运动也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当拓展延伸成为常态,校园内会逐渐形成“爱运动、乐分享”的氛围,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供稿: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 薛梅 姜良龙)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