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平利县三阳镇:桑梓“主心骨”履职“排头兵”

在平利县三阳镇尚家坝村的田间地头、村落巷陌,总能看到县人大代表、村支书罗长海忙碌的身影。他双手布满老茧,既握过记录民声的“民情本”,也擎过抢险救灾的“冲锋旗”,更牵起带领乡亲致富的“增收绳”,用一言一行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成为村民心中最可靠的“主心骨”。

“群众有危险,我必冲在前!”这份信念是罗长海刻在骨子里的担当。去年深秋深夜,五保户村民家中突发火情,火势迅猛蔓延至屋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听闻呼救,他当即召集村干部,拎起灭火器率先冲向火场,全然不顾自身安危,坚守在火势最烈的核心区域,手持水管精准控火,同时有条不紊组织人员接力灭火。灾后,他第一时间安置受灾老人、解决食宿难题,次日又带头清理废墟,主动奔走协调救助政策,用暖心举措为群众驱散灾后阴霾。

今年汛期,三阳镇降雨频繁,部分路段积水严重。罗长海提前排查隐患,对低洼处村民逐一登记提醒。降雨最集中的夜晚,他冒雨巡查风险隐患点,发现排水沟堵塞后,立即牵头组织队员连夜疏通,在党员活动中心值守至天亮,用实干守护群众出行安全。

观测隐患点

(罗长海巡查汛期风险隐患点)

抢险救灾显担当,带领致富见初心。罗长海调研发现红光村产业薄弱、村民收入单一,结合当地气候优势,提出发展桑蚕产业,却因村民担心技术、销路而遇阻。为破解传统养蚕痛点,他带领村党支部多措并举:举办技术培训、引进先进设备和高品质桑苗20万株,今年4月建成全镇首家“小蚕共育”工厂,推动传统养蚕从“面朝蚕匾背朝天”迈入产业新时代。如今,尚家坝村已成安康市有名的养蚕状元村,走出8名养蚕状元,养蚕户占全村总人口的50%,仅蚕桑产业年实际产值就达400万元。

尚家坝村

(尚家坝村蚕桑产业)

从火灾逆行到防汛坚守,从产业探路到贴心服务,罗长海用一件件实事诠释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乡亲们的期盼,就是我履职的方向。”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彰显着扎根基层、为民奉献的赤诚初心。(供稿:平利县三阳镇)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