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染乡野,在镇巴县渔渡镇元坝村的闲置院场上一派丰收景象——今年试种的筐栽天麻正式进入采收期,一排排叠加摆放的特制塑料筐里,饱满的天麻被陆续挖出,沾满腐殖土的“金疙瘩”让采收现场暖意融融。

“没想到第一年试种就这么成功,产量完全达到预期,往后发展这门产业更有底气了!” 村干部张久琴一边忙着给天麻脱泥分拣,一边难掩喜悦。现场,采收人员将一筐筐天麻转运至空旷场地,分拣、装筐有条不紊,丰收的笑意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为破解村民致富难、集体增收慢的问题,渔渡镇主动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针对传统天麻种植依赖林地、人工投入大、产量不稳定等痛点,今年4月底元坝村从湖北省引进了筐栽天麻新技术。这一技术的核心,是通过科学配比腐殖土、木屑与特制菌材,在塑料筐内构建微型生态系统,精准模拟山区原生微生境。“不用占林地,院场、空地都能种,管护也简单,日常浇水就行。”元坝村支部书记王克明介绍,该技术不仅打破了地理环境限制,还将天麻生长周期从野外的2年大幅缩短至5至6个月,实现了“短周期、低成本、高产出”的突破。

据悉,渔渡镇元坝村今年共试种筐栽天麻430余筐,目前采收工作正有序推进。从“靠山种麻”到“筐中丰产”,这项小小的技术创新,既盘活了村内闲置场地资源,又为村民开辟了稳定增收渠道,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王克华)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