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态环境

商南:激活“绿色引擎”绘就生态画卷

晨曦穿透秦岭,丹江如绿墨蜿蜒山间。莲花台水库白鹭翩跹、鱼跃碧波,不远处的茶园嫩芽凝露飘香…… 这幅生态美景,是商南县以 “绿水青山” 为笔、以“科学治理”为墨绘就的生态画卷。

IMG_256

“十四五” 征程中,商南县勇立绿色发展潮头,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高品质生活的坚实根基,以铁腕治污的魄力与精细入微的治理智慧,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领域多点突破、持续攻坚,让生态短板蜕变为发展长板,书写出从“环境痛点”到“生态亮点”的绿色蜕变长歌。

蓝天保卫战:精准施策绘就 “商南蓝”

曾几何时,商南县北环路火车站周边,大型货车呼啸而过,渣土车带泥上路、抛洒滴漏,扬起漫天尘土,附近居民连晾晒衣物都成了难题。痛定思痛,商南县打响蓝天保卫攻坚战,以 “五尘” 同治为抓手,构建多部门协同作战立体防控体系。

IMG_256

交通部门对区域路面进行整修亮化,环境、交警、城管多部门组成 “控车联盟”,在火车站、高速路口设卡,对过往车辆进行严查严防,对柴油车进行 “体检式” 抽测。数据显示,“十四五” 期间,全县累计抽检柴油货车 200余辆、非道路移动机械 60 余台,安装非道路移动机械在线监测65套,移动污染源得到有效遏制。针对扬尘污染,对城区建筑工地实施 “一项目一策”管理,要求施工方配备智能喷淋系统、全封闭围挡,启用无人机开展周巡查,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同时,环卫作业实现 “智慧升级”,新型多功能抑尘车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与雾炮车、扫地车协同作业,洒水降尘区域从主干道延伸至背街小巷,机械清扫率达到80%以上,道路积尘明显降低。

在工业污染源治理方面,定期对重点企业“把脉问诊”,指导企业升级污染治理设施。对工业涂装、加油站等重点行业开展 “挥发性有机物清零行动”,每季度对相关企业开展“环保体检”,推动涉活性炭工艺企业完成深度治理。2024 年,商南县优良天数达 341 天,同比增加 11 天,PM2.5、PM10 等六项大气考核指标全面创优,“商南蓝” 成为城市最亮丽的底色,市民纷纷在朋友圈 “晒蓝天”“晒幸福”。

碧水保卫战:守好源头活水润京津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商南县深知守护丹江源头水质责任重大。构建了“制度 + 工程 + 科技” 三位一体的治水体系,全力守护一江碧水。

IMG_256

在制度保障上,商南县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夯实镇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明确县、镇、村三级“河长制”职责,加强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定《商南县丹江淅川荆紫关断面“十四五”水体达标方案》和《商南县滔河赵川断面“十四五”水体达标方案》,持续强化出境断面、丹江重要支流水污染防治。同时,积极与南阳、十堰签订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议,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共同维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

在工程建设方面,实施了7 大类 28 项重点治污工程。县污水处理厂完成 “华丽变身”,二级提标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对城区污水主管网和县城 “七沟一河” 的排污口进行收纳完善,有效解决污水溢流难题。镇村污水处理也实现 “全覆盖”,7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和62座现代化污水处理站在乡间拔地而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 59.8%。

科技赋能让水质监测更精准高效。商南县构建了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在丹江、滔河等主要流域布设30余个重点监测点位,常态监测水环境质量状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扎实有效,整治率高达 99.2%。多年来,丹江、滔河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 Ⅱ 类标准,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100% 达标,一泓清水源源不断地奔向京津,润泽千家万户。

净土保卫战:厚植沃土守护生态根基

土地是万物生长的根基。商南县以 “摸清底数、源头防控、精准修复”为路径,全方位筑牢土壤生态安全屏障。

IMG_256

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 “大体检”,加强耕地保护和修复,设立市级耕地土壤农产品协同加密监测点4个、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3个。通过品种调整、优化施肥等措施,实现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03%。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统防统治等行动,指导农户及新型经营主体绿色种植。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0.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2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2.3%,化肥利用率达到41.5%以上。推广 “猪 – 沼 – 果” 生态循环模式,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同时,推广生物农药、可降解地膜,打造绿色防控示范区5万亩,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

在建设用地管控方面,实施 “环保准入 + 修复监管” 双轮驱动机制。对拟开发地块进行 “前世今生” 全追溯,未通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全县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商南县土壤环境安全可控,为农业丰收、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保督察整改:以改促治破解环境顽疾

环保督察是推动生态环境改善的 “利器”。商南县坚持 “当下改” 与 “长久立” 相结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督察整改。

IMG_256

针对中央及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建立 “政府牵头、部门领办、专班推进”的整改机制,对督察反馈问题逐一明确责任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措施与整改时限,实行挂牌整改销号制度。从责任单位到具体责任人,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每个问题都有人抓、有人管,整改责任落实到 “最后一公里”。

同时,注重举一反三,积极开展“环保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通过协调推进、现场交办、联合督办、发函提醒、通报约谈、明察暗访等方式,抓牢抓实突出问题排查整治。通过层层督察整改,不仅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更推动全县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激活发展动能

商南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径,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 “金山银山”。

IMG_256

加速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封山育林、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修护等工程,持续推进绿化行动,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建立“源廊成网、生境连通”的多功能生态网络,增强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全县自然保护地面积达40.7万亩,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2处,省级自然保护地2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朱鹮、林麝等珍稀动物频繁现身。

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商南县以绿色重点项目为抓手,精心谋划生态类项目63个,申报 18 个市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项目。通过成立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公司,构建多元合作平台发放绿色贷款,推进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开展 “双储林” 项目建设并签订碳汇开发权流转协议。积极推进 VEP 试点,茶海公园、试马红庙核算VEP价值29.9亿元,占全市VEP项目核算总价值的49%。推动18家矿产企业完成工艺技改,形成固废尾矿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站在新的起点,商南县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答卷,让“绿色引擎”持续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供稿:商南县环境分局)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