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57岁的李先生神采奕奕地走进诊室复查,与宝鸡市中心医院心外科主任舒端朝打招呼时,中气十足。谁能想到,仅仅两个多月前,眼前这个人,曾被“坏掉的心门”和“隐藏的炸弹”推向鬼门关,生命危在旦夕?
时间拨回六月初。那时的李先生,是县医院病床上一个被绝望笼罩的身影。胸口像压着千斤巨石,每一次喘息都如同溺水者般艰难。他无法躺下,日日夜夜只能端坐呼吸。胸腔积液如同汹涌的暗流,几乎淹没了他的肺腑,冰冷的引流管是他唯一能勉强喘上气的“救命稻草”。辗转来到宝鸡市中心医院急诊时,生命体征已亮起刺眼的红灯。
宝鸡市中心医院心外科团队迅速接手。检查结果令人倒吸一口凉气:李先生的心脏,“两室两厅”的四扇生命之“门”——肺动脉瓣、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后三扇竟集体严重“失灵”!血液在这些关键通道上肆意倒灌、乱流,导致心脏不堪重负,濒临“崩溃”,已让他重度心衰,肺部压力也急剧飙升。唯一的生路是手术“换门修门”!然而,又一个致命关卡横亘眼前:他的血小板计数跌至正常人的一半以下,凝血功能脆弱得如同风中残烛,这意味着手术台上大出血的风险极高。
面对患者的这一危局,宝鸡市中心医院的综合实力成为破局关键。心外科迅速吹响“集结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麻醉手术科专家火速会诊,评估手术耐受性。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专家多次床边“攻关”,想方设法稳住那岌岌可危的血小板。输血科更是与时间赛跑,紧急调配宝贵的血小板、冷沉淀等“弹药”,为可能到来的“血战”备足后援。一场多学科联手的生命保卫战悄然打响。
在多学科精密护航下,手术日终于到来。无影灯下,手术刀精准游走:开胸、切开心包、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在体外循环机的支持下暂时“休眠”。当舒端朝主任在副主任医师王小军和冯涛的密切配合下,准备切除病变瓣膜时,一个足以让所有人心跳骤停的意外出现了——在主动脉起始段的窦部,赫然隐藏着一处极其危险的夹层!这枚“隐形炸弹”位置刁钻,连术前精密检查都未能捕捉其踪迹,随时可能破裂引发灾难性后果!
手术室里空气瞬间凝固!考验真正来临。舒端朝团队临危不乱,迅速调整策略:必须立即拆弹!在巨大的压力和紧迫的时间下,凭借炉火纯青的技术与默契无间的配合,团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多线作战”:清除主动脉夹层并置换病变的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精细完成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修复三尖瓣使其恢复功能、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保驾护航……每一针、每一线,都关乎生死。五个多小时,仿佛一个世纪,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汗水早已浸透手术衣,但那份专注与坚韧从未动摇。
生命的奇迹在术后迅速显现!第一天引流的液体量就远低于预期。短短三天,李先生便成功闯过最凶险的关卡。康复速度令人欣喜,他很快便带着一颗被彻底“修缮”好的心脏,重获新生,出院回家。
出院后不久的李先生有专程来了趟医院,特意送来一面锦旗,鲜艳的红色映衬着他发自内心的笑容,也映照着心外科团队眼中那份守护生命、创造奇迹的欣慰与自豪。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复杂手术,更是一场多学科协作、智慧与勇气的胜利,最终打开了那扇即将关闭的生命之门。(供稿:宝鸡市中心医院)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