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在整理父亲遗物时,竟然发现七张借条,总金额高达十万元这笔借款还能要回来吗?
案情简介
王某生前一直在紫阳双桥镇从事养羊、养牛等养殖业,以维系家庭生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5年5月,王某因车祸不幸离世。其子女在整理父亲的遗物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七张借条。经仔细核对,这些借条的借款时间跨度不小,最早的一张出具于六年前,最近的一张也已有两年时间,七张借条累计的借款总金额高达十万元。借条上明确载明,借款人为刘某与李某,且二人系夫妻。2025年9月,王某子女诉至紫阳县人民法院,要求李某、刘某二人偿还借款十万元。
法院调解
高桥法庭受理该起纠纷后,承办法官联系刘某与李某了解具体情况。
“我们承认借了10万元,条子是我们打的,但是我们陆陆续续在还,现在再要我们还10万元实在不公平!”刘某与李某气愤到道。
王某的儿子无奈说道:“我爸突然走了,这对我们家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打击。现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这十万元的借条,我们也是第一次知道这笔债务。说实话,我们完全不清楚你们是否已经还过钱、还了多少——毕竟这些都是我爸生前的往来,他也没有跟我们交代半句。我们也不想凭空冤枉好人,只希望你们能拿出还款的条据、转账记录之类的凭证,证实确实还过款,该扣多少、该还多少,咱们都凭证据说话,这样对双方都公平。”
然而刘某与李某却坚持称部分款项已经偿还,只是当初碍于多年好友情面,还款时没让王某出具收条,也未留存转账记录,双方各执一词,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承办法官见状,深知硬判不利于化解矛盾,便决定先将双方分开调解。面对情绪略显激动的刘某与李某,法官耐心劝说道:“我完全能理解你们的感受,你们说和王某是多年好友,还受过他的帮助,肯定不会故意拖欠债务,心里或许觉得没凭证却要全额还款有些委屈。但打官司讲的是‘谁主张,谁举证’,法律讲究的是证据支撑,你们说已经还款,却拿不出任何有效凭证,从法律层面很难得到支持。不如你们先冷静下来,王某已经离世,他的家人也正承受着丧亲之痛,大家原本没有深仇大恨,没必要因为这笔钱闹得反目成仇,好好协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既维护了权益,也不伤及往日情分,这才是最稳妥的解决方式。”
听完法官的劝说,刘某与李某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说道:“我们和王某真的是多年的老交情了,这些年他在生意上、生活上帮了我们太多,我们打心底里感激他。他突然离世,我们也特别难过,绝对没有想过要赖账,之前确实还过一部分,但当时没想着要留凭证,现在说不清楚也只能认。法官您说的对,打官司讲证据,我们拿不出凭证,就不能让王家妻儿受委屈。只是我们目前手头确实有些紧张,希望他们能多宽限些时间,我们一定想办法凑钱。”
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刘某与李某分两期向偿还全部10万元借款。
法官说法
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证据的搜集和保存,如有电子证据,应妥善保管手机、电脑等原始载体,避免因原始载体遗失或损坏导致证据失效。出借人应注意保留借款合同、借条等债权凭证,以及银行、微信转账等转款记录证明实际交付款项。借款人应注意明确借款本金和利息约定,同时保留还款转账记录等证据,如现金还款,应保存借款人出具的收条,避免后续产生纠纷时难以举证。(田成莲)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