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民主法治

洛南县人民检察院:师徒同行 铺就“检察蓝”成长之路

春阳煦暖,洛南县人民检察院五楼会议室内,一场“双导师”交流座谈会正热烈进行。一位导师感慨道:“‘双导师’教育培训制度,不仅是我院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之举,更是‘导师’与‘学员’双向奔赴、携手共进的成长阶梯。”这句简短评语,生动诠释了该院“双导师”教育培训制度的实践价值。

近年来,该院先后招录24名青年干警。依托良好的培养机制与浓厚的学习氛围,部分青年干警在导师的带领下,凭借自身不懈努力,快速成长,已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部分青年干警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要加快成长步伐,为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生动力。针对这一现实需求,“双导师”教育培训制度应运而生。

创新机制,完善培养体系

该院坚持人才强检战略,创新推行“双导师”教育培训“123”工作思路,为青年干警成长系统赋能。完善一套机制强根基。制定《洛南县人民检察院关于政治与业务“双导师”实施方案》,明确导师资质要求,确立学员范围,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学成效进行量化评估;搭建两个平台促联动。搭建以支部为单位的交流研讨平台以及“洛检人人讲”平台,前者依托党支部组织优势增进导师与学员交流,后者以“一人交流分享、全体干警受益”的传导式培训模式,开展“领导讲党课”“检察官讲业务”“干警话廉洁”的“三讲”活动;追求三个目标共提升。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办案技巧分享,实现青年干警政治素养、业务技能、工作作风全方位提升。

随着“123”工作思路的全面实施与靶向发力,通过精准匹配、一线磨砺与多维赋能,“双导师”教育培训制度的育人成效日益凸显,为青年干警铺设了一条快速成长的进阶之路。

[侧记一] 精准选培,育人才

该院对青年干警能力进行全面考察与评估,为20名青年干警精准配备“一对一”导师。导师团队中,既有业务精湛、办案经验丰富的资深检察官,也有政治过硬、理论深厚的优秀党员。“培养目标表”中详实记录着培养过程的各项内容:党性修养提升的点滴、案件办理中提出的针对性意见、基层院建设争先创优中取得的成绩等。2025年以来,已开展“双导师”培训研讨活动3场次,120余人次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交流碰撞。制度催化下,五名“90后”青年干部经多方位实践历练担任部门主任、副主任岗位,成为推动检察工作的骨干力量。

[侧记二] 实战磨砺,强履职

入职一年的青年干警在跟随导师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时深有感触:“导师传授的不仅是办案流程,更是‘打击与保护并重’的司法智慧。一次次深入家庭访谈、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让我真切领悟了‘惩治亦是挽救’的深刻内涵。”在导师的引领下,青年干警们的身影活跃在扫黑除恶攻坚前沿、乡村振兴法治一线、重大疑难案件办理现场。他们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重罪检察”等专业化办案团队,在阅卷、讯问、取证、出庭的实战淬炼中直面复杂案情,精进证据审查、法律适用、矛盾化解的硬核本领,让“检察蓝”的初心使命在履职尽责中绽放耀眼光芒。

[侧记三] 多元赋能,促成长

该院创新构建“双导师+”立体化培养矩阵,开展“检察新人说”“洛检人人讲”等特色活动,引入网络公开课、专题培训课等优质资源,为青年干警提供多元理论滋养;搭建交流座谈、季度赛场、讲台分享等多维实践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能力转化。在导师精心指导下,成果不断涌现:两名青年干警在上级业务竞赛中斩获佳绩;多名青年骨干撰写的调研文章、典型案例被采用。2024年度依托案件办理质量、法律监督质效,结合民主测评、季度考评及“三有”争创指标综合评定,10余名表现突出的青年干警脱颖而出,获评检察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从精准锚定“谁教、教谁、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的工作方向,到持续开辟青年干警专业化成长的新路径。洛南县人民检察院的“双导师”教育培训制度,正成为培育新时代优秀检察人才的沃土,助力检察事业不断迈向新高度。(张亚红)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