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秦岭北麓的麟游县,一场以“寻访、办案、传承”为核心的文物保护行动正在深入开展。这是全省“文化寻保传”活动的生动实践,麟游县人民检察院聚焦省级、县级文物保护痛点,通过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为散落在山野的文化遗址筑牢法治屏障。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干警带着取证设备和案卷资料,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干警们此行的目的地,正是散落在麟游县崇山峻岭间的文化瑰宝——千佛院摩崖造像、蔡家河摩崖造像、寿圣寺卢舍那铁佛。
千佛院摩崖造像相传其造于唐、宋,在县城西南三十公里之百尺崖,喜、怒、哀、乐、忧、愁、怨、恨,诸多形态,千佛千面,绝无雷同,整个雕刻构成千佛朝如来的壮观场面。蔡家河摩崖造像为宋至明代造,位于麟游县蔡家河东岸山崖间,造像分布在东壁及北壁,绝大多数位于东壁。寿圣寺卢舍那铁佛为金代所铸,位于麟游县丈八镇丈八村瓦子塬村民小组,铁铸佛造像通高约一丈八尺。
在寻访中,麟游县检察院干警发现千佛院摩崖造像严重风化;蔡家河摩崖造像裸露在荒沟边,保护区无任何保护措施,风吹雨淋,游人乱刻乱画;寿圣寺卢舍那铁佛殿内环境潮湿,铁佛本体出现锈蚀、缺乏针对铁质文物的科学防护与恒温保存条件等问题。经调查核实后,我院召开案情分析研判会,厘清行政机关职责,向主管单位制发检察建议,并多次会同县文旅局等单位就文物保护及文化传承问题沟通座谈,通过专项监督,督促整治文物保护点周边环境,对损毁文物的不法行为依法查处,为文物设置责任公示牌,系统解决县域文物管护难题。
检察建议的发出,并非履职的终点,而是推动系统整改、构建长效保护机制的新起点。麟游县检察院深知,文物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与县文旅局召开联席会议,就检察建议中指出的问题逐项沟通,共同研究制订具体、详实的整改方案。
在检察机关的有力监督、持续推动和文旅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各项整改工作于春末夏初取得了显著成效:
聘用兼职文保员三名,分别对三处文物保护单位区域进行日常巡查及管理工作。千佛院核心区立起保护棚架;优化蔡家河摩崖造像保护区域内排水系统,水患得到有效治理;卢舍那殿根治漏雨顽疾,文物保护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建立起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将责任公示纳入常态化管理,推动3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均衡保护,对各镇制作的26个责任人公示牌进行统一安装,目前新公示牌已全部安装到位。
以此案的成功办理为契机,与县文旅局确定了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机制。文物保护不再是文旅部门的“独角戏”,检察监督的“蓝盾”将常态化嵌入文物保护链条,规范的责任公示制度,被纳入常态化管理。文物保护工作真正迈入了“协同共治、长效传承”的新阶段。
这场守护行动,是全省“文化寻保传”活动的基层实践范本。当责任牌矗立在千佛院的山径、蔡家河的崖下、卢舍那殿的门前,他们不仅仅是整改的成果,更是法治守护的界碑。它宣告着:在陕西厚重的文化地图上,每一处遗珍都在责任昭昭的阳光下,接续文明薪火,照亮传承之路。文物不言,自由法治为其代言;时光流转,终有匠心守护永恒。(撰稿:苟娜)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