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异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问题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5月9日,平利法院家事法庭内,一起跨越十年的抚养费纠纷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圆满化解。
十年拖欠难维系,少女权益待守护
2013 年,小童(化名)的父母在民政局协议离婚,约定小童由母亲抚养,父亲每月支付700元抚养费直至孩子年满18周岁。起初,小童父亲尚能按时支付,但仅一年多后便中断给付。十余年间,小童母亲多次沟通未果,独自承担孩子的教育、医疗等费用。随着物价上涨和小童升学开支增加,母女俩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无奈之下,15岁的小童在母亲的陪同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父亲支付 2015年至今拖欠的抚养费,并将后续抚养费标准提高至每月1000元。
柔性化解矛盾,修复亲情纽带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发现双方矛盾焦点集中在“历史拖欠金额认定”和“未来抚养标准调整”上。考虑到抚养费纠纷不仅涉及财产给付,更关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法官决定采用“背对背调解+亲情唤醒”方法促进调解成功。一方面,向小童父亲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义务”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引导其回忆父女亲情,换位思考孩子成长中缺失父爱的遗憾。针对其担心的“一次性支付压力大”问题,法官提出“分期支付+定期探望”方案,既保障未成年人的现实权益,也为双方重建沟通桥梁创造条件。
经过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小童父亲分四期支付之前拖欠的抚养费,后续抚养费标准调整为每月900元,直至小童年满18周岁。
此案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开展调解工作,既保障了未成年原告的合法权益,也维系了父女亲情,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张孝茹、陈祖凡)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