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民主法治

检察机关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的实践应对

未成年人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其健康成长关乎民族未来。近年来,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多发态势,严重威胁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肩负着重要职责。本文以定边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样本,深入分析案件特点及成因,并提出检察机关的实践应对策略。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案件基本情况

2022年至2024年,定边县人民检察院办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65件,其中2022年10件,2023年26件,2024年29件,从案件数量变化趋势来看,整体呈上升趋势。

主要特点

犯罪类型集中。在办理的65件案件中,强奸罪13件,占比20%;组织、强迫卖淫罪和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12件,占比18.4%;盗窃罪21件,占比32.3%;猥亵儿童罪6件,占比9.2%;抢劫罪1件,占比1.5%;寻衅滋事罪2件,占比3.1%。强奸罪和盗窃罪在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占比较高。

被害人低龄化趋势明。65件案件涉及的89名嫌疑人、被告人中,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10人,占比约11.2%,14岁至18岁56人,占比高达62.9%;19岁至22岁8人,占比约9%;22岁以上15人,占比16.9%。

熟人作案居多。在已办理的性侵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多系熟人、网友关系。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关系来看,与被害人是同学、亲友、邻里熟人关系的占比23%。通过网络认识,成为网友或发展为网恋关系的占比17%。

犯罪地点相对集中。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发生在学校周边、酒店、KTV娱乐等场所,占全部犯罪地点的62%。学校周边和KTV娱乐场所因人员流动频繁、管理相对薄弱,成为犯罪高发区域,酒店等场所因住宿登记管理不严格,为犯罪分子实施侵害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65件案件涉及的89名嫌疑人、被告人中,未成年且初中学历水平占比31%;成年且初中学历水平占比达26%,小学学历占比14%。

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高发的多方面原因

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当

一是部分家长因忙于工作、外出务工等原因,由年迈祖父母隔代抚养,存在监护盲区。如李某猥亵儿童案中,被害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将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老人因精力有限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照顾和保护。二是部分家长教育方式极端,或溺爱纵容或暴力管教,导致未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三是部分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婚姻破裂等问题,削弱家庭保护功能。

学校教育管理存在漏洞

一是部分学校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部分学校对校园欺凌、性侵等问题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处置机制,导致校园内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如某中学曾发生学生欺凌事件,因学校未及时干预导致被欺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三是控辍保学工作不完善,调查发现,大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现象,长期在社会流窜,同时对其同学、朋友产生不良影响。

社会不良环境影响

一是网络平台监管不到位,短视频、直播等充斥暴力、色情、低俗等内容,未成年人缺乏辨别能力,易受不良信息侵蚀。二是社会经济负面效应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不良价值观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观念。三是社会公众对未成年人保护意识淡薄,未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一是现行法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如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刑罚偏轻,难以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二是对未成年人被害人救助机制碎片化,心理干预、法律援助等服务缺乏系统性。三是对未成年人的监护监督制度不完善,对失职监护人的惩戒措施有限。

犯罪主体法治缺失

一是部分犯罪嫌疑人法律意识淡薄,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心存侥幸。二是部分犯罪嫌疑人存在心理扭曲、道德沦丧等问题,将未成年人作为侵害对象,满足自己的私欲。如张某猥亵未成年人案中,张某在接受讯问时表示,他以为小孩子不懂事,不会告诉家长,也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触犯法律。

检察机关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犯罪对策建议

强化法律监督职能

从严惩治犯罪,坚持依法从严、从快批捕、起诉,确保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对于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案件,依法提出从重处罚。在李某猥亵多名幼童案中,定边县检察院依法从严从快办理,提出从重处罚量刑建议,法院最终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六年。加强侦查监督,建立健全与公安机关的信息共享、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等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同时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确保侦查机关依法、规范收集证据,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严格审判监督,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判决结果进行审查,对量刑不当的案件依法提出抗诉,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

建立综合保护体系

完善“一站式”救助,联合公安机关、法院、民政、妇联等部门建设“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实现“询问+取证+身体检查+心理疏导”一体化服务,避免对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定边县人民检察院于2020年建成“一站式”中心,已为?余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服务。强化心理救助,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机构,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进行心理疏导。定边县人民检察院现有两名干警取得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已对3名未成年人性侵案件被害人进行心理治疗,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加大司法救助,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未成年被害人,给予司法救助,并协调相关部门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等服务,形成全方位的救助体系。在李某强制猥亵未成年人案中,检察机关为被害人申请司法救助金12000元,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生活保障问题。

创新法治宣传模式

深耕法治副校长工作,选派优秀检察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定边县人民检察院已在全县30余所中小学开展活动,覆盖师生2万余人次。拓展新媒体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动漫、短视频、H5页面等,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定边县人民检察院开通“未检小课堂”,定期推送典型案例和防范知识。

推动社会协同治理

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公安、教育、民政、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定边县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开展的校园周边环境专项监督,关停违规经营场所8家,有效改善校园周边环境。

精准制发检察建议,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整改落实并跟踪检察建议的回复和整改情况,确保检察建议取得实效。2022年以来,定边县人民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20余份,推动解决了校园安全管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多个问题。

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推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大数据平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帮教社会化体系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定边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妇联、教体等11家单位构建分级矫治体系,共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对未成年人检察干警的业务培训,组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提高干警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责任担当,引导检察干警树立关爱、保护未成年人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定边县人民检察院常态化开展“检爱同行”主题活动,强化干警责任担当。

建立专业化办案团队,选拔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干警组成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团队,实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目前,定边县检察院已组建一支由5名干警组成的专业办案团队,负责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和预防工作 。(作者:定边县人民检察院干警 雷苏苏)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