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4月29日,定边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社会部、公安局、教体局等11家单位会签《未成年人分级矫治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未成年人分级矫治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推动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干预工作迈入“分级矫治+社会共治”新阶段。县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受邀出席会议,共商未成年人保护长效化路径。
联签共治:构建分级矫治协同机制
会上,定边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菲详细解读《实施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试行)》的制定背景与核心目标,强调通过“预防+矫治”双轨并行,构建科学化、社会化的分级干预体系。各职能部门围绕职责分工、分级标准、保障措施等关键内容展开研讨,最终共同签署文件。
集智献策:共议精准干预创新路径
各单位参会领导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更好地落实实施意见和细则逐一发表意见和建议,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举措,切实推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精准化。
监督保障:人大护航机制长效运行
定边县人大法工委高度评价此次协作,指出《实施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试行)》理念先进、分工明确,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创新突破。人大将强化监督职能,定期跟踪问效,确保分级矫治工作从“文件部署”转向“实践落地”。
锚定方向:打造“定边样本”长效化模式
会议最后,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白昊总结强调,分级矫治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抓手,需以“靶向施策、社会共治”为核心,推动建立“精准矫治+长效保护”体系。他呼吁各单位以此次会签为起点,深化协作、创新实践,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定边样本”。
定边县人民检察院推动县域以“分级矫治+社会共治”为轴心,通过跨部门协作与基层实践创新,织就了一张覆盖“预防-矫治-回归”全链条的未成年人保护网。这一模式不仅为罪错未成年人点亮了重归正途的希望之光,更以“靶向施策、长效护航”的治理智慧,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未来,随着机制的深化与推广,“定边经验”或将如星火燎原,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注入新动能,让每一颗迷途的心灵都能在社会的温情守护中找到归途,让法治阳光照亮更多成长的未来。
各单位精彩交流:
定边县社会部:统筹全县社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配合司法机关对有罪错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早期干预和心理疏导。
定边县公安局:
对于分级矫治工作中涉及的治安管理问题,公安机关将全力提供支持和保障。
定边县教体局:
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意见》《细则》的制定恰逢其时,分级科学,职责明确,可操作性强。将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定边县司法局:
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的职能作用,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和教育,通过专业化的矫治措施,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定边县民政局:
加强对困境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救助,完善未成年人福利保障体系。
团县委:
发挥组织优势,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参与到未成年人分级矫治工作中。
定边县妇联:
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问题,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定边县关工中心:
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矫治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定边县定边街道办:
加强对辖区内未成年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未成年人面临的问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分级矫治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定边县贺圈镇:
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分级矫治工作的落实。
定边县白泥井镇:
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分级矫治工作,将其纳入镇域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跨区域协同治理、优化社会服务项目设计等宝贵建议。(乔燕妮 )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