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2025年镇巴的第一场雪

早上被电话吵醒的我,来到客厅,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抬眼间,落地窗外是明晃晃的一片白。远山如黛覆霜华,近树琼枝缀玉尘,天地间是干干净净的银装素裹,连空气都透着清冽的甜,恍惚间竟以为是误入了瑶池仙境,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IMG_256

今年的第一场雪来得竟这般迫不及待,只轻叩窗扉,就把冬日的请柬递到了眼前。打开手机朋友圈,早已被各地雪景霸屏:有晒屋顶积雪的,配文“晨起开门雪满山”;有拍孩子追雪的,视频里满是笑声。一城雪色,半屏诗意,字里行间全是冬日初临的惊喜与欢悦。

可县城的这雪,又偏偏带着几分镇巴人的矜持。它像个远道而来的客人,走到县城边上忽然就放慢了脚步,掸了掸衣角的尘,不肯轻易踏入这烟火人间。于是,只将那一片素白,轻轻地、试探地,覆在远山的额上,涂在山腰的林间,却让县城的青石板路依旧露着温润的底色,连街边的梧桐叶都没被完全覆盖。

这景象,便不由得让人生出一种奇异的感触来。仿佛是两个世界,只隔着一条无形的界线,沉浸式的相望着。山那边,是雪的领域,是静谧的、超然的、属于天地的,似在云雾里神游,又像是在等待着谁的指令一样;而城的这边,是人的疆土,是喧嚷的、执着的、属于生活的。那雪,是一位冷眼旁观的隐士,它远远地站着,静默地注视着这座小城的悲欢离合,不言不语,却仿佛说尽了一切。而在雪与城的朦胧界限之间,秋意仍未走远,执着地驻扎着最后的守候。

道路旁的梧桐还凝着半黄半褐的叶,经霜后愈发厚重,似不愿褪尽最后的华彩;坡上的野菊仍擎着细碎的花盏,在寒风中微微摇曳,将残存的暗香融进雪气里。田埂间的枯草覆着薄雪,却仍倔强地透着浅黄,仿佛在与初雪低语,诉说着丰收后的余温。屋檐下的玉米串、窗台上的红辣椒,在白雪映衬下愈发鲜亮,成为秋冬交替间最鲜活的注脚。这秋的守候,不似春的热烈、夏的奔放,却带着沉淀后的温润,与初雪相映成趣,为镇巴小城勾勒出一幅半秋半雪、亦静亦暖的诗意画卷。

IMG_256

这使我想起柳宗元的诗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一种绝对的、孤绝的雪,覆盖了天地,也覆盖了人的踪迹,只剩下一个与自然对峙的、顽强的精神。而我们眼前的这场雪,却不同,它不覆盖,不吞噬,只是温柔地点染,安静地陪衬。它让山,成为诗的背景,却让城,继续过着散文般的日子。我们无法去做那“独钓”的蓑笠翁,我们终究是这城里的人,要在这没有雪迹的街道上,为柴米油盐而奔走。那份清寂的、出世的美,我们只能隔窗欣赏,却无法真正置身其中,而眼前的烟火温情,才是最踏实的幸福。

镇巴的雪不像北方那样张扬,它细密柔软,落在掌心转瞬就化成水珠,却执着地给黛色的山梁镶上银边,把山腰的茶园变成一片玉色绒毯,连田埂上的枯草都被它裹成了“棉花糖”。

下楼的时候,正撞见对门的王奶奶,她端着个粗瓷碗,里面是刚熬好的姜茶,看见我就招手:“丫头,来喝一口姜茶,暖身子!这雪好啊,明年春茶肯定长得旺,就是你们年轻人上班要当心路滑哦。” 她的老花镜上沾着些许晨霜,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被这雪熨平了似的,连声音都透着姜茶的暖意。我捧着热碗喝了一口,辛辣的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连指尖都暖了起来。

沿着街道往单位走,沿途的商铺都透着让人安心的暖意。早点铺的李婶正掀开蒸笼,白汽瞬间漫过她的发梢,看见我就高声喊:“还是老样子?一碗热米皮,不加豆芽,半勺油泼辣子,我再给你来碗豆浆!”我笑着点头,坐在靠门的小桌旁,玻璃上凝着一层哈气,老板随手用抹布擦出一块透亮的地方。我看着路上行人步履匆匆的走过,脚下似踩着刺骨的寒冰那样,急迫的想逃离这冰冷的温度。街对面的文具店门口,几个孩子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画,歪歪扭扭的写着“2025年的第一场雪”, 旁边,还画了个戴着棉帽的小太阳。

可是,雪并未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出现啊。又或许,我不该抹杀掉这一份期待,毕竟美好的事物,本就该留一点等待的空间,就像等待春茶发芽,等待腊肉熏香,等待每一个带着暖意的日子。

到了单位,推开门,桌上摆着刚分的烤红薯,外皮焦黑,撕开就冒着甜气。同事们正围着窗户讨论雪景,说要是下一场轰轰烈烈的雪多好啊。有人说要去渔渡看雪后的梯田,有人计划去三元的溶洞看冰挂,有人想着下班就去离天最近的星子山打个卡。 我泡了一杯热茶,看着茶叶在热水里慢慢舒展,香气混着烤红薯的甜气漫在空气里,我顺手拿出练字的毛笔,为自己写下“静心归零”。

看着窗外远处的山渐渐隐在雪雾中,只留下淡淡的轮廓,心里忽然变得特别踏实——这就是镇巴的冬天,有雪的诗意,更有烟火的温暖。

2025年镇巴的第一场雪,没有惊涛骇浪的壮阔,却有着沁人心脾的温暖。它落在青石板路上,落在茶园的嫩芽上,落在每个镇巴人的心上,把寻常的日子染成了诗。 就像李婶煎的腊肉,油香飘满整个楼层;像张叔扫落叶时挥动的扫帚,把巷口的路扫得干干净净;像保安大爷敲雪的竹竿,轻轻敲落树枝上的残留物。这些细碎的温暖,和这场雪一样,都是生活最动人的模样。

夜深了,窗外的月光洒在地上,安静而祥和。我知道,等到明天清晨,太阳升起,远山的积雪会慢慢融化,顺着山涧流成小溪,滋润着田地里的庄稼,镇巴又会恢复往日的生机。而这场雪带来的温暖与感动,会一直留在记忆里,像茶杯里的余温,像烤红薯的甜气,陪着我们迎接新的一天,新的春天。(作者:姚义)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