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旬阳市博物馆——古韵里的秋日画卷

旬阳市博物馆的秋日,是一轴被时光浸染的画卷。

当秋阳以它特有的温存角度,抚过文庙大殿的歇山式屋顶与精巧斗拱,这座屹立了五百多年的古建筑群,便在银杏的金黄、古柏的苍翠与凌霄的赭红交织中,苏醒过来,吐纳着独属于深秋的静穆与深邃。每一重院落都回荡着历史与自然的低语,每一次驻足都像是在解读一部用砖木与生命写就的无字史书。

IMG_256

步入博物馆大门,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并排而立的银杏和枇杷树。它们如同两位身着华服的时光老人,静静守候在古建之前。银杏的叶片已尽数转为灿烂的金黄,秋风拂过,金黄的叶片如蝶纷飞,簌簌作响,在青石板铺就的庭院里织就一袭流动的金毯;枇杷花则开得正欢……。这一半盛夏,一半深秋的景致,宛如大自然在此处精心布置的一场色彩渐变,让肃穆的古老院落瞬间拥有了灵动而温暖的诗意。

沿着青石小径缓步前行,目光所及,是那株穿越了千年风雨的古柏。它虬劲的枝干苍莽地伸向天空,墨绿的针叶簇拥成一片沉郁的云,与银杏的明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是一位沉默的智者,静观着身旁一季又一季的绚烂与轮回,自身却凝结成永恒的坚韧,向每一位凝视它的人,无声地诉说着关于时间与生命力的宏大叙事。

IMG_257

而攀附在那株千年古柏虬劲苍枝上的凌霄,又是另一番光景。夏日灼目的橙花早已寻不见踪影,心形的叶子被秋霜染成温暖的枯黄与赭石色,宛如一位书法家,以苍柏为宣纸,挥毫写下的飞白笔意,或是古画中仙人遗落的枯笔淡彩。柔韧的藤蔓与坚硬的柏木紧紧相缠,是生命与时间的对话,一刚一柔,一枯一荣,韵致悠长。

而这一切自然景致的中心与灵魂,便是那座五百多年的文庙古建。秋日的澄澈光线,为它镀上一层温润的光泽,彩绘的梁枋虽已斑驳,却更显气度从容。椽柱与斗拱在岁月中留下了细微的裂痕,却依然以严谨的法度,稳稳地支撑着历史的天空。古柏的幽深、银杏的绚烂、乃至蜜蜂的嗡鸣,此刻都成了这座建筑的绝妙和声,共同烘托出一种能让人心境沉静的庄重古韵。

若说主殿区是历史与自然的宏大交响,那么馆内珍藏的文物展区,便是这部交响乐中深邃的华彩乐章。漫步在陈列着本地出土青铜器、陶俑的展柜间,冰冷的玻璃隔不断千年的气息。想象着这些纹饰精美的青铜鼎曾在祭祀的烟火中低语,那些姿态各异的陶俑曾在汉代的生活场景中忙碌。如今,它们与院中的金黄银杏、苍古柏树、绚烂古建一同呼吸,仿佛能听见秦巴山地间,千年文明的脉搏在秋日的静谧里,沉稳而有力地跳动。

IMG_259

秋日的旬阳市博物馆,少了几分游人的喧嚣,多了几分沁入骨髓的宁静。访客的脚步声在空旷的院落中轻轻回响,如同叩响历史门扉的清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红墙与石阶上投下斑驳摇曳的光影,仿佛时光的流沙在此刻变得可视、可感。

在这片天地里,历史与自然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融合。金黄的银杏是季节馈赠的短暂华美,千年的古柏与五百多年的文庙是岁月沉淀的永恒基石。它们共同构成了旬阳市博物馆秋日里不可复制的意境,让每一位走进这里的人,都能在丰收与静穆的季节里,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文化那份沉静而磅礴的力量。

漫步其中,你会不自觉地放慢呼吸,让自己沉浸在这份由古韵与秋意共同酿造的芬芳里。每一片瓦当,每一块碑石,每一片飘落的叶,都在诉说着旬阳的过往、现在与未来。秋日的旬阳市博物馆,就像一坛启封的老酒,品一口,便能在这馥郁的香气中,读懂这片土地的文化密码,醉心于那份穿越千年的历史温情。(刘妮)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