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西乡县民政系统时,广大党员干部感受到的不仅是理论的深邃、思想的伟力,更是行动的号角、前行的指南。《摘编》中关于民政工作地位作用、宗旨方向、任务要求、制度保障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民政工作“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基层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学细悟,筑牢“民政为民”信仰根基
《摘编》字里行间,浸润着人民领袖对困难群众的深切牵挂。西乡县民政局将学习《摘编》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学、支部“三会一课”集中学、专题研讨深入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学习全覆盖。全体干部职工坚持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研读,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与实践要求。
通过学习,全局上下深刻认识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必须融入血脉的价值追求。干部职工的政治站位持续提升,服务意识显著增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更加彰显。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切实把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笃行实干,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摘编》强调,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西乡县民政局以此为指引,持续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2025年以来,全县建立健全多层次救助体系,截至目前,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83万余人,实施临时救助2700余人次,特困供养人员3200余人,年均发放救助资金约1.7亿元。同时,积极探索“资金+物资+服务”综合救助模式,引入社工专业力量110余名,为特困、重残人员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西乡县白勉峡镇十字路村周大娘一家,经民政专干主动发现并启动“绿色通道”后,及时纳入低保,三个孙子获得教育资助,医疗困难得到临时救助,生活重燃希望。这种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让救助工作更加精准高效。通过践行“一线工作法”,局领导班子成员下沉基层调研超100天,解决实际问题67个。依托“民政政策进万家 服务群众零距离”活动,推动各项救助政策落地见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砥砺前行,锻造为民务实民政铁军

落实好《摘编》精神,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西乡县民政局大力弘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引导干部职工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
围绕《摘编》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全县民政系统持续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全面提升干部职工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努力打造社会救助领域的“政策通”“活字典”。同时,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内控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审计监督,确保每一项救助政策、每一分救助资金都落到实处、用在刀刃上,全力建设阳光民政、廉洁民政。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乡县民政局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永葆“实”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持续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彰显民政担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乡实践中贡献民政力量!(供稿:西乡县民政局 覃茹)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