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汉阴县汉阳镇天池村翁自琴家,翁婶放下手中的活,高兴的给大家泡茶让座。随行的汉阴县汉阳镇干部介绍,这几年翁婶充分利用天池村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和茶叶种植,利用鸡粪沤肥后为茶园农家肥,形成循环的产业链。200亩的茶园和5000只自然放养的土鸡成为翁婶家的致富密码,更是汉阴县众多“两山”理论实践者和受益人中一员。
厚植生态底色做强生态优势
汉阴县始终聚焦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做实“一个理念引领、两项执法严管、三大保卫战攻坚、四大亮点增效”的生态环保强大合力,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
扎实开展工地扬尘、工业废气、燃煤锅炉、餐饮油烟等监督管理。紧盯重点时段、重点点位落实秸秆禁烧工作措施,全县9.3万亩秸秆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扎实开展渣堆矿硐治理,传输性风险基本消除。
投入4200万元,积极推进汉阴县月河流域(城关镇段)水污染治理项目以及汉阴县月河流域(双乳镇段)水污染治理项目,目前两个项目已完成90%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压实扛牢河湖管护责任,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累计整改河湖“四乱”问题149个,观音河、青泥河成功创建为省级幸福河湖。
县域生态环境更是自2016年以来逐年提升,全县集中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024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更是达到了361天;月河枞岭、三同断面水质全年综合评价为地表水Ⅱ类标准,12月份首次达到一类水质标准。
筑牢安全屏障提升营商环境
全县32名县级领导联镇包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发改、水利、林业等八个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责部门每周联合开展问题巡查。今年上半年,相继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噪声污染防治、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隐患排查等10个专项行动,处理群众各类生态环境信访问题诉件32件。在6月份中央对陕西省的环保督察中,该县信访投诉仅有2件,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率显著提升。
给企业送政策法规,对新建项目或技术改造主动开展环保合规性预审。组织6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环保专题培训,向企业普及环保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政策要求,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升环保意识和能力。积极推行“帮扶化”指导和“服务型”解难,精准化监管、“点穴式”执法、科学化治理,营造公平公正、“无事不扰”的市场环境,指导企业识别生产流程中的环境风险点,制定预防措施。落实“首违不罚”或“轻微违法整改免罚”政策,在发现企业存在环境问题时,帮扶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给予企业纠错机会。对6件轻微环境违法问题实施只督促整改,不予以处罚,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栖。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营商环境,让汉阴县成为众多客商的投资“洼地”。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该县已有65个企业入驻,实现项目总投资是77.33亿元。
绿色发展助推县域经济提升
良好生态环境促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汉阴县厚积薄发、探索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以太伦新材料、永丰纱线为链主的新材料绿色工业,“三个10万两个百万”为依托的富硒食品产业和以凤堰梯田、双河口古镇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产业日益壮大。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6.1%,策划包装生态环保项目12个,其中推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储备库项目3个,进入实施库5个;争取到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4个9400万元。完成造林绿化5万亩,其中退化林修复2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飞播造林1万亩。积极创建国家级森林县城,获评“秦东地区护林联防工作先进县”“第二批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当下,该县正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月河水环境提升成效显著,观音河水源地保护措施有力,凤堰古梯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如今的汉阴,激活生态环境优势,成为“吉祥之鸟”朱鹮的栖息地,更是创业者的投资热土。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促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龚明辉)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