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旬阳市构元镇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巧打“林果+民宿”组合拳,鼓励村民盘活院内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发展“小产业”,让方寸庭院变身“聚宝盆”,走出一条“小庭院大经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五月,走进构元社区,金灿灿的枇杷挂满枝头,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就能看到吴万花的果园里热闹非凡,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枇杷,不一会儿,一筐筐金黄的枇杷便经过传送带运到院子里进行挑拣、分类、装箱。依托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1996年吴万花就开始种植果树,随着时间推移原本零星种植的庭院树已经变为初具规模的致富林,庭院经济带来的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种植户吴万花说:“我们这里的气温及地理条件比较好,种植有枇杷、柚子、橘子、脐橙等。当时种植了40亩,截至现在发展到210亩。不愁销路,客户也喜欢我们的水果,后续计划陆续发展到1000亩。”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这种庭院经济发展模式还能吸引周边村民就近务工、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农户发展特色林果业。目前,带动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让每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在人家这个果园务工的情况下,感觉盘果园挺好的,在他们的带动下,我自己也盘了有四五亩的果园,一年也有个五六万块钱的收入。加上在这里务工也能挣一部分钱,这样就可以了,我很满足。”村民吴万民笑着说。
向山而行,来到羊山村,白墙灰瓦的民宿院落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依托羊山的文旅康养资源,这里一年四季总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看到乡村民宿发展的机遇,袁慧兰和家人将闲置农房改造成乡村民宿取名为芝兰小院,提供就餐包席、度假休闲、农耕体验等服务,现在不仅院子更美了,一年也能有3万元到5万元的收入,实现了经济、环保的双向多赢。
“我们本来在这里住着,房前屋后地方比较大,自己喂些猪、养些兔、喂些鸡,再种些花花草草,环境弄好了我们自己也觉得赏心悦目。”袁慧兰介绍道:“我的茶饭还可以,客人们来了吃了一回还来第二回,这给我们家带来了很大一部分的收入,在供两个娃上学的基础上还有一些结余。我们有两层客房,可以住不少游客。我会把这个庭院打理得越来越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游玩。”
站在高处远眺,连片的庭院果园与星罗棋布的民宿构成诗意画卷,随着庭院经济的茁壮成长,构元镇正努力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逐步成为当地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未来乡村的“强村样本”,焕发出乡村振兴的独特魅力。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千亩特色林果、万亩中药材和文旅康养等自然禀赋,做实‘庭院+果园’‘庭院+药材’‘庭院+民宿’,抓实抓好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构元镇镇长祁祥乾说道。(王用兰 李杨 吴仝)
责编:刘朋涛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