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球!射门!”10月21日下午,汉阴县第三小学操场上,“校超”足球社团的小将们正在激烈角逐,蓬勃的朝气与活力点燃整个校园。这生动的一幕,正是该校优化课后服务、践行“五育并举”的真实缩影,让校园真正成为孕育梦想的沃土。
近年来,汉阴县第三小学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将课后服务的课程设置与德育、美育、健康、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学校基于个体差异,系统优化升级课后服务内容,精心构建起“基础+拓展+特长”的三级课程构架,让课后服务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知识、发展兴趣、快乐成长的多彩平台,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铺设坚实路基。
“经过前期充分调研与资源整合,我们已建成覆盖多领域的课后服务课程矩阵。”该校德育副校长介绍,目前,共开设艺术、体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近60个社团课程。其中既有足球、国画、书法、舞蹈、合唱、器乐、武术等传统特色项目,也包含创客空间、人工智能机器人、电脑编程与制作等前沿科技类课程,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经典与创新并进”的课程生态,为学生未来发展植入科技基因与人文底蕴。
为实现“人人有特长、个个能出彩”的育人目标,学校创新推行“菜单式选课”模式。全校两千多名学生通过自主申报,均选到心仪课程。每周二、四下午,各专业功能教室变身创意工场:美术室里水墨丹青晕染童真,合唱室中天籁之音传递快乐,科技室里机器人舞动机械之美,武术场地拳脚生风彰显少年意气。
“编程让我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在创客教室,黄祖贵老师正带领学生拆解机器人运行原理。课堂上十分活跃,同学们带着好奇踊跃提问,思维的火花不时迸发,脸上洋溢着探索的喜悦与成功的自豪。无论是科技的种子、艺术的熏陶,还是运动的活力,都在各个功能部室与活动区域同步绽放,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了学子们“撒欢逐梦”的快乐天地和成长乐园。
“玩得好才能学得更好。”汉阴县第三小学校长赵丽表示,学校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做好减负“减法”与个性发展“加法”,让课后服务更有温度、更具特色,助力学生在多彩第二课堂中提升素养、幸福成长,让童年绽放梦想光芒。(杨立舟)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