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秋雨涤荡,诗意氤氲的十月,桥山中学求真楼报告厅内暖意涌动。一场以“聆听英模故事,传承教育星火”为主题的陕西省教育系统英模报告会在此举行。
上午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主持人以诗意话语开篇,将英模比作“教育星河里的熠熠之光”,瞬间拉近了与在场师生的距离。随后,主持人隆重介绍出席嘉宾——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离退处处长,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秘书长张婷;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副主任张海明;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干部王锐;延安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张茂兴;国测一大队纪委书记任秀波;延安大学张元;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杨筱冰。
话初心使命,启精神之旅
报告会的序幕,由延安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张茂兴的欢迎辞拉开。他的话语里满是热忱,既表达了对英模报告团的诚挚欢迎,也点明了这场报告会对三秦教育者的意义——“以英模为镜,方能更明育人方向”。
紧接着,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副主任张海明作开场词。他的讲述深入浅出,将英模精神与教育使命紧密相连,仿佛为在场师生点亮了一盏“精神明灯”,引导大家带着敬畏与思考,开启这场特殊的“教育精神朝圣”。
三位“追光者”,三种育人情
这是整场报告会最动人的环节。三位英模从不同领域走来,用朴实话语讲述着不寻常的育人故事,让“教育”二字有了更丰富的注解。
任秀波
跨界坚守,让测绘成为另一种“育人“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国测一大队纪委书记任秀波率先登台。他不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讲测绘工作与教育的“奇妙联结”——如何将野外测绘的坚守精神,转化为激励青年学子脚踏实地的动力;如何用专业领域的严谨态度,告诉孩子们“每一步丈量,都为守护家国”。没有华丽辞藻,却让在场师生明白:教育的半径从不限定于课堂,在专业深耕中,同样能培育出精神的栋梁。
张元
红色学府里,以学识浇灌希望
延安大学张元的登场,将大家的目光拉向高校育人的沃土。他站在“红色学府”的视角,讲述自己在讲台上传道授业的日常:如何把延安精神融入课程,让青年学生读懂“家国情怀”;如何用耐心与热忱,陪伴学生攻克学业难关,看着他们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有担当的青年。“大学课堂的每一次讲解,都是为国家未来播下希望种子。”他的这句话,让不少老师频频点头,感同身受。
杨筱冰
基础教育中,用温度点亮星光
最后登台的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杨筱冰,带来了基础教育领域的温暖故事。她不谈成绩与荣誉,只说“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的小事”:清晨校门口的一句问候,深夜办公室里的一次谈心,课堂上为激发兴趣设计的小游戏……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却藏着师者最纯粹的初心。“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护苗人’,看着他们繁花似锦,就是最大的幸福。”她的讲述让不少学生红了眼眶,也让在场教师更懂“基础教育无小事,点滴都是育人情”。
星火永相传,初心照前路
当三位英模的讲述结束,报告厅内陷入短暂的沉默——那是感动后的沉淀,也是思考后的共鸣。随后,主持人的总结为这场报告会画上圆满句号:“三位英模,一位跨界传精神,一位学府育英才,一位校园护成长,他们用不同方式,共同回答了‘教育何为’的命题。”
话音落下,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久久未歇。这掌声,是对三位英模的致敬,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呼应。
报告会落幕,但英模的火种已在师生心中点燃。离场时,有学生小声说:“原来老师也可以是‘英雄’,以后我也要做像他们一样的人。”有老师感慨:“英模的故事提醒我们,育人路上,坚守就是最好的‘良方’。”
这场报告会,不止是一次故事的传递,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唤醒。愿这束从桥山中学燃起的英模星火,能照亮三秦大地更多教育者的前行路,让育人初心在传承中愈发坚定。(供稿:黄陵县桥山中学)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