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博物馆收藏两件清铜质甪端熏炉,两者都是在1982年于米脂县高渠乡征集,形状相似,体积接近。
甪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头上有一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足下踏蛇,一般皆成对出现,一雄一雌。熏炉沿用甪端造型,独角,昂首,张口露齿,呲牙咧嘴,鼻孔朝天,颈部饰断鬣一周,身呈球形,尾部自然下垂。四足踏一缠绕的蛇作底,炉身饰云气纹、皮毛纹,四条腿饰卷云纹。
兽身为炉,中空,腹腔贮香。兽首即为熏炉盖,独角为开启炉盖的抓手,与炉身胸前的环以轴钮连接,形成自由开闭的转轴,放置熏香更加便捷。点燃后香烟从兽口、鼻逸出,设计巧妙。
两件熏炉器型美观大方,古朴典雅。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它们的角,雄者长角劲挺,雌者短角精巧,这种巧妙设计既实现造型区分,更展现古人对实用与美学的巧妙平衡。甪端熏炉一般器形相对较大,此件甪端尺寸较小,应是用于室内熏香的陈设品。
《宋书·符瑞志下》:“甪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它不止精通四方语言,知晓远方之事,还能日行一万八千里,可算是身强体健的学霸,常被用来象征德才兼备的人才。甪端只陪伴有道明君,就是有圣主在位的时候,甪端负责和四方蛮夷进行沟通,正好符合它“跑得快,懂外语”的特长。所以它是明清宫殿及佛堂重要的陈设供器,专为英明的帝王传书护驾,皇帝的宝座两侧常设有甪端与香筒,象征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国泰民安。(高明明)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