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汲智研修 赋能成长——金台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研修心得

教育者的成长,从来不是独行的旅程。我是东仁堡小学英语教师淡俊丽,2025年的5月与9月,我有幸以宝鸡市金台区第一批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暨宝鸡市2025年教师骨干体系培养试点项目培训对象)的身份三度参与研修。近一个月的时光里,每一段研修都如同一颗饱满的种子,在心底埋下成长的力量。

IMG_256

在跟岗实践中驻足课堂,触摸教育最生动的模样;在理论浸润中聆听箴言,让前沿理念重塑对教学的认知;在课堂实践中观察研磨,于点滴细节里汲取教学智慧;在AI技术探索中打开视野,为课堂赋能寻得新路径;更在红色洗礼中回望初心,让育人使命愈发清晰。

那些晨光里围坐研讨的专注、暮色中思维碰撞的热烈,连同每一次豁然开朗的顿悟、每一份志同道合的共鸣,都让这段旅程成为教育生涯中滚烫而珍贵的记忆。它不仅是专业成长的进阶,更是一次对教育初心的深情回望与坚定守望。

理论浸润:在思维碰撞中重塑教育认知

IMG_256

研修的课堂如一扇窗,让前沿教育理念照进日常教学。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们铺开清晰的专业成长路径:从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主题式教学设计,到“教-学-评”一体化如何成为课堂的“导航仪”;从单元整体教学如何串联零散知识,到基于问题的教学研究法如何激活课堂思辨——这些理念如灯塔,指引着教学创新的方向。

蔡云芳老师的《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课例解析》尤其令人触动。她从2022年版英语新课标出发,强调英语教学需突破课堂边界,在词汇教学中创设语境、在语篇教学中挖掘文化内涵。

杨振德校长关于“师德师风与立德树人”的分享,则让我深切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用“大先生”精神滋养学生心灵,在英文故事中渗透价值观,在跨文化教学中厚植家国情怀,这才是英语教学的深层意义。

这些理论如春雨,让我对英语教学的理解从“教知识”转向“育全人”,更明晰了“终身学习”不是口号,而是教师应对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

课堂观摩:于躬身实践间探寻教学真谛

IMG_256

走进宝鸡市金陵小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延安大学附属小学的课堂,仿佛推开了一扇扇教学创新的大门。示范课上,教师们将新课标“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理念落地生根:有的以戏剧表演激活词汇教学,让枯燥的单词在情境中“活”起来;有的通过项目式学习串联语篇,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主题意义;还有的巧妙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在思辨中提升思维品质。

印象最深的是语篇教学的突破。过去我常陷入“逐句翻译、精讲语法”的误区,而示范课上,教师们引导学生先聚焦语篇主旨,再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挖掘文化内涵——比如将传统节日融入英语课堂,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理解“文化共鸣”。

这些实践让我明白:好的英语课,是让学生在“用”中学会表达,在“体验”中爱上交流。

技术赋能:在创新探索中激活课堂活力

IMG_256

AI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此次研修的惊喜发现。在跟岗学校的课堂上,投屏互动点评功能实时反馈学生的发音与书写,让纠错更精准;虚拟场景对话为学生创设“沉浸式”语言环境,购物、问路等生活化情境让英语从课本走向实践。

寇拥军校长的讲座《AI赋能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师必备素养》更让我警醒:数字时代的教师,既要会用AI工具丰富教学资源,更要守住“人机协同”的边界——技术是辅助,而教师的情感引导、价值塑造,才是不可替代的育人核心。

未来的课堂,我将尝试用AI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

红色寻根:循精神脉络传承初心使命

IMG_256

研修途中的红色之旅,为这场专业成长注入了精神钙质。走进延安,在王家坪革命旧址聆听“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峥嵘岁月;在杨家岭感悟“窑洞对”的深邃智慧;在梁家河体会“扎根基层、实干为民”的赤子之心——这些精神力量让我深刻明白:教育者的初心,是像革命先辈那样“铁肩担道义”,用热爱与坚守托举学生成长。

将红色精神融入英语教学的念头愈发清晰:或许可以通过英文红色故事分享,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信仰的力量;或许可以在跨文化对比中,引导学生读懂“家国情怀”的共通意义。

追光不辍,向光而行

学习的步履永不停歇:从理论浸润到课堂实践,从技术探索到精神淬炼,这段旅程教会我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是教育初心的坚守。

回到讲台,我将带着这些收获: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更高效的课堂;用AI技术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红色精神滋养学生的品格成长。教育之路漫漫,愿以今日之所学为帆,以学生之成长为向,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沃土上,继续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淡俊丽)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