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阳县高坝店镇卫生院的中医诊室内,有一位眸笑含暖,循脉问诊的临床医师。她就是深耕中医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脾胃调理、失眠改善与康复理疗的副主任医师王茵。从初出茅庐的中医新秀到如今患者口中的“贴心好大夫”,她始终以“辨证施治、仁心济世”为工作准则,用传统中医智慧为基层百姓筑起健康屏障。
巧调脾胃:破解“食不知味”的民生难题
“王大夫,我这老胃病折腾了五年,吃不下饭还反酸,西药吃了不少总反复,您快帮我看看!” 这样的诉求,王医生医师经常会听到。在她看来,现代人因饮食不规律、压力大、贪凉饮冷等习惯,脾胃虚弱、气滞湿阻已成高发问题,若不及时调理,还可能引发便秘、乏力、免疫力下降等连锁反应。面对这类患者,王医生从不照搬固定方剂,而是坚持“一人一方” 的辨证精髓。她会细致询问患者的饮食偏好、作息习惯,结合舌象、脉象判断证型,曾有一位中年患者因长期加班、暴饮暴食患上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胀、胃痛反复发作,体重骤降。王茵为其开具中药,搭配艾灸中脘、足三里穴位,同时叮嘱他调整饮食结构,每日喝小米粥养胃。经过3个月调理,该患者胃痛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显示胃黏膜炎症明显改善,体重也逐渐回升。
“脾胃是后天之本,调理不能只靠药,更要靠“养”。 这是王医生常对患者说的话。她会根据患者的生活场景,制定通俗易操作的养生方案:上班族建议用陈皮泡水理气,老年人提醒少吃生冷硬食,儿童则推荐山药莲子粥健脾。多年来,经她调理的脾胃病患者很多,不少人不仅症状缓解,还养成了科学的饮食作息习惯,真正实现“标本兼治”。
助眠安神:抚平“辗转难眠” 的焦虑之苦
“晚上躺到凌晨两三点还睡不着,白天头晕脑胀,连家务都干不了……” 失眠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基层百姓,尤其是中老年人和高压人群。王医生深知,失眠看似是“睡不好”,实则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若长期忽视,还可能诱发高血压、抑郁症等疾病。
在失眠诊疗中,王医生擅长将中药调理与中医外治相结合。去年,一位高三学生因学业压力出现严重失眠,每晚仅睡2 小时,成绩大幅下滑,家长急得团团转。接诊后,发现孩子不仅入睡困难,还伴有心悸、盗汗,辨证为 “心肾不交”。王医生为孩子开具中药调理,同时每周进行1 次针灸治疗,还特意和孩子谈心,教他用“深呼吸放松法” 缓解考前焦虑。1 个月后,孩子的睡眠时长有所恢复,情绪逐渐平稳,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理想成绩。
康复理疗:重塑“行动自如” 的生活希望
“多亏王大夫的理疗,我现在能自己走路了,不用再麻烦家人天天扶着!”72 岁的张大爷因脑梗后遗症左侧肢体偏瘫,出院后无法独立行走,经人介绍找到王医生。在基层卫生院,像张大爷这样需要康复理疗的患者不在少数,涉及脑梗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术后功能恢复等多种病症。
王茵医师结合中医传统理疗与现代康复理念,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强、见效快的康复方案。针对偏瘫患者,她会通过针灸刺激患肢穴位,搭配推拿手法疏通经络,再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关节活动训练;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她擅长用康复手法,配合中药熏蒸缓解疼痛。张大爷在王茵的指导下,坚持每天进行针灸和康复训练,1 个月后能借助助行器行走,3 个月后实现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能自理。“康复理疗不是立竿见影的事,需要医师的专业指导,更需要患者的坚持。”她总是这样鼓励患者,同时会定期回访康复期患者,根据恢复情况调整理疗方案,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持续的健康支持。
仁心坚守:做基层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从医10余年来,王茵医师始终坚守在基层卫生院,只要患者有需要,她总会及时接诊。为了方便老年人就诊,她特意放慢语速,把专业的中医术语转化为 “接地气” 的家常话;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患者节省开支,她会优先选用性价比高的中药材,避免不必要的检查;为了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她还建立了“中医健康交流群”,每天在群里分享养生知识,解答患者疑问。
“能靠自己的医术,让乡亲们少受病痛折磨,就是我最开心的事。”话语朴实却有力。如今,王茵医师依然每天穿梭在诊室与理疗室之间,用望闻问切传递中医温度,用针灸汤药守护百姓健康。在基层医疗的广阔天地里,她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无数患者的康复之路,也诠释着新时代基层中医医师的责任与担当。(供稿:山阳县高坝店镇卫生院)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