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留坝县紫柏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基层治理信息壁垒、处置延时、资源分散等痛点,以“五个一”工作法为针,穿起平安建设的千条线,有效化解了各类风险隐患,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贯穿“一条主线”,党建引领聚核心。街道将党的组织优势全力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支部—党小组”三级联动体系,实现党建与平安建设同频共振。推行“党政主要领导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领导协助抓、村居两委全力抓”的责任链。坚持每周研判分析辖区平安稳定形势,及时掌握相关情况;适时召开党工委会议、专题会议,听取平安稳定工作进展,研究部署矛盾纠纷化解等相关工作,同时,修订完善《矛盾纠纷跨区域信息共享机制》《领导班子包抓网格》等各类制度6个,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切实构牢党工委领导、站所中心齐抓、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完善“一个中心”,群众诉求全受理。按照“1+1+N”功能布局,即1个群众接待大厅,1个信访矛盾纠纷处置调解室,N包含公共法律服务站、心理疏导服务室等功能区,依托司法所、平安法治办,完成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设置受理咨询处,在办事处外墙、楼道醒目处悬挂场所牌、导引牌,每天安排1名科级干部开展接访下访工作,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对于群众的问题,及时登记,能当场解决的,绝不拖延。同时,建立了信息汇集、分流交办、分析研判、多元化解等8项事件流转机制,形成纵向贯穿、横向联动的“一站式” 服务模式。今年以来,推动解决民宿用水、污水管网堵塞等各类问题15件;收到12345便民服务热线反馈诉求58件,办结率达率98.2%。
织密“一张网格”,矛盾化解于微末。按照“农村10户左右,城镇社区20户左右”的要求,结合实际,街道将6个村居科学划分为34个网格,充分吸纳在家党员、能人大户、志愿者、返乡优秀青年等群体,组成298人的网格员队伍,围绕“六必到”“八必报”等职责,多次组织培训。同时,实行“月计分、季通报、半年考核”制度,并每周随机抽查20余名网格员,了解掌握履职情况,充分激活调动网格员工作积极性。网格员通过动态搜集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线索,了解群众情绪“堵点”和矛盾纠纷,及时收集上报村居和街道。截至目前,排查矛盾纠纷57件,化解率达95.6%。
拧成“一股合力”,多元共治激活力。打破行业部门壁垒,构建行政、公安、司法、群众协同作战共同体。打造“靶向式”普法品牌,组建6支村级普法队+1支街道巡回队,通过院坝说法、众议留声议事协商、情景剧演出等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反电信网络诈骗、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普法宣传,发放资料1000余份,解答劳务薪资、土地纠纷等难题20余个。建立“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自治调解”三级体系,各村居均设立“明白人+网格员”模式,培养68名法律明白人人开展服务,提供法律援助20余次。发动老党员、志愿者组建联防队伍,开展老街秩序引导、民宿安全巡查等志愿服务。扎实开展“党群同心圆·实事惠万家”活动,用活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机制,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和意见建议,完成民生实事办理40余件,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攀升。
锻造“一支队伍”,专业人员筑根基。调整8名干部,充实街道平安法治办工作力量,并为各村(居)配备至少2名科级干部、2名包村干部,共同开展平安稳定工作。创新执行“两定一规范”制度(定时间、定任务、规范台账),包村领导每周至少3天在村上开展工作,包村干部每3个月至少对全村群众走访一遍,了解每户基本情况、人员变化、生活状况,共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森林防灭火、防汛备汛应急备战,组建7支共168人的应急队伍,储备防汛、消防物资3600余件,完善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守牢安全底线。同时,严格执行值班值守、信息报送、应急响应等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能够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刘源)
责编:刘朋涛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