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勉县茶店镇:以“三变”工作法,绘就基层治理暖心画卷

“大家生产生活上有困难都可以向我们反映,我们一定会尽力为大家排忧解难。”社区包村干部认真倾听记录着群众家庭琐事、粮食收成、邻里关系,以及急难愁盼和意见建议等真实鲜活的社情民意。这温暖的一幕正是勉县茶店镇干部下沉走访、为民解忧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勉县茶店镇以“四下基层”为指引,以“包村干部日走访”为抓手,开展全覆盖入户走访行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包村干部每日下沉一线、深入村组,听民生、察民情、解民忧,加快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治理更高效、更具人情味。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问需”转变

让服务直抵民心

IMG_256

“基层群众工作不是闭门造车或是等人上门,而要自觉用心体悟、主动用脚丈量。”茶店镇党委书记雷保军多次在机关例会、党员大会上强调。今年来,茶店镇聚焦群众需求,将服务理念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问需”深度转型,创新推出“包村干部日走访”工作机制,从时间固定、人员组织、任务明确、导向清晰四个维度对走访工作进行规范。

“包村干部日走访”机制的活力需要用数据来印证,这支由76名组成的“铁脚板”队伍,足迹已遍布全镇每一个角落。据统计,今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超过100余户次,共收集各类问题、建议80余条,其中90%以上得到了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回应。一大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如路灯不亮、水渠堵塞、邻里纠纷、证件代办等,在主动发现中变成了干部主动作为、群众拍手称赞的“舒心事”“暖心事”。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蜕变

让民生诉求有着落

IMG_257

如何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让走访见实效?茶店镇推出“三办”服务机制,将走访入户过程中收集到的诉求,根据解决难易程度划分为“即时办”“协同办”“长效办”三类,实现分类施策、靶向发力,确保群众反映的事情“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办”。针对垃圾堆积、路灯损坏等“即时办”问题,均由包村组现场处置;在林地纠纷、垃圾转运等“协同办”的问题上,包村组联动农综中心、综合执法队等相关站办室共同推进;在排查发现家庭矛盾、野生动物保护等“长效办”问题中,制定分步计划,建立管理台账,明确责任分工和办理时限。同时,在各村开设“民生”公示栏,定期通报问题办理进度,邀请村民参与评价,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切实把走访工作做实做深。

从“碎片化管理”到“体系化治理”蝶变

让基层服务更高效

IMG_258

“包村干部日走访”绝非“一走了之”“记完了事”。为确保走访收集到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茶店镇建立了“走访-研判-交办-反馈-回访”闭环管理流程,形成任务清、职责明、落实快的闭环管理体系。

包村组以“日访十户”为目标,每天协同村“两委”、网格员等力量深入群众中,与群众“零距离”交流,全面掌握辖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在结束走访后,包村组将收集到的问题汇总,并通过“民情研判会”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制定相应措施,根据“三办”服务机制将责任夯实到人。待问题解决后,包村组进行电话或上门回访,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当事人。通过严丝合缝的闭环处置体系,群众诉求得到高效、彻底解决,满意度也直线攀升。

每一次面对面的交流,都是干部与村民心与心的靠近;每一条民情记录,都是民生答卷的书写。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敲门”,从“数据台账”到“温暖到家”,茶店镇正以“铁脚板”丈量民情,用“服务力”提升治理效能。(刘湘)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