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沉浸在国庆的烟火与欢歌中,蓝田县中医医院心内科的大门始终向急症患者敞开。这里没有假期,只有与死神赛跑的分秒必争;没有欢呼,只有仪器的嗡鸣与生命的重燃。这个国庆,用三则急诊手术故事,记录心内科团队“与时间抢心”的坚守。
10月1日 12:30:正午时分的“生死时速”
“喂,导管室吗?科室收到一名急性心梗患者,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T波倒置!”清脆的电话铃声,是导管室团队的“集结号”。值班医生、护士三分钟内到位,术前准备同步启动。当58岁的闫阿姨被平车推至导管室时,面色苍白,心率减慢。“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准备除颤仪,备好临时起搏器!”王剑主任一声令下,团队分工明确:消毒、铺巾、穿刺、置管,动作行云流水。
造影显示,患者前降支7段99%狭窄,回旋支12段90%狭窄,这是心梗中非常凶险的情况之一。“导丝跟进!”“球囊扩张!”随着器械精准操作,堵塞的血管被成功打通,血流重新灌注心肌。当监护仪上的血压逐渐回升,患者呻吟声减弱时,窗外的一缕阳光刚好照进导管室——从接令到血管再通,仅用了40分钟,远低于“黄金120分钟”标准。
术后,患者家属握着王主任的手哽咽:“以为国庆假期找不到医生,没想到你们比平时还快,是你们救了她!”
10月2日 14:20:烟火下的“生命通道”
午后的街道红火热闹,导管室却迎来了一名“特殊”患者——62岁的木先生因“剧烈胸痛伴大汗淋漓”被送往我科室就诊,心电图提示ST-T呈缺血性改变,情况危急。“立即启动急诊PCI!”指令下达的瞬间,导管室的灯光骤然亮起,与此同时,手术器械清点、造影剂准备、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同步展开。手术医生全神贯注,在DSA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精准穿刺、置入鞘管、送入导丝、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为心肌功能的恢复争取了关键时间。
10月4日 20:45:暗夜里的“不打烊”守护
晚上20点45分,电话再次响起:继续急性心梗抢救,一名60岁患者突发胸痛,在某县医院溶栓后转入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因经济困难又转入蓝田县中医医院急诊上台,最终患者成功恢复三级血流。
这个国庆假期,蓝田县中医医院心内科共收治急性心梗患者 4例,不稳定心绞痛1例,心衰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转危为安。 这里没有国庆的仪式感,却有“生命至上”的使命感;没有与家人的团聚,却守护了无数家庭的完整。(供稿:蓝田县中医医院)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