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安全生产

脚下沾满泥土 心中沉淀真情——石泉县红花坪村防汛走访与特殊家庭慰问纪实

九月底的雨,淅淅沥沥没个停,但这雨丝挡不住干部往村民家跑的脚步。9月28日这天,石泉县红花坪村的驻村工作队忙得脚不沾地。白天顶着下雨排查防汛隐患,生怕雨水淹了田、冲了路、漏了房;到了晚上,迎丰镇联村领导、镇纪委书记崔云龙又带着队员们,揣着关心往计生特殊家庭跑,把党委、政府的温暖送到家门口。这一天,不过是驻村干部的日常,但每一步都踩在村民的急难愁盼上,也透着迎丰镇党委和县人社局“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家事”的实在劲儿。

雨天里的“巡堤人”,踩着泥水,把隐患查个遍

“下雨就是信号,防汛可不能等!” 县人社局派来的驻村工作队,跟着队长一起,披着雨衣、踩着胶鞋就往村里去。河道边得去看看水位涨没涨、河堤牢不牢;村口的老路得走,瞧瞧有没有塌方、积水;村里的老房子更得逐个看,敲敲墙、摸摸窗台,问一句“屋里漏雨不?”“院里积水排得出去不?”

遇到在家的村民,队员们就拉着家常讲安全:“大叔,这几天下雨别往河边走,要是房子漏雨赶紧给我们打电话”“婶子,田里的水要是排不出去,咱一起想办法挖沟”。有的村民说“没事没事,习惯了”,队员们不放心,还是蹲在屋檐下,把防汛要注意的细节再念叨一遍——从怎么看预警信息,到万一有危险往哪儿转移,说得明明白白。

这一趟雨中巡查,不仅摸清了村里的汛情,更把心跟村民贴得更近了。鞋上沾的泥多了,村民嘴里的“放心”也多了,县人社局的驻村干部用脚步证明:守护大家的房子、田地、安全,咱是来真的。

夜幕下的“暖心人”,坐在床边,把关切聊到家

天刚黑的时候,红花坪村的路灯亮了,崔云龙书记带着队员们,拎着慰问品往计生特殊家庭走。到了村民家里,不搞虚的,拉把椅子就坐在桌边,跟主人家聊起了家常。

“最近身体咋样?”“家里收入还行不?有没有啥难处别憋着”。崔书记问得细,连家里孩子上学的事都没落下:“娃在学校吃得惯不?学习上有没有啥不懂的?”碰到腼腆的孩子,他还会笑着鼓励:“困难是暂时的,好好读书,将来肯定有出息!”

他跟村民们说:“镇里、村里一直记着大家的难处,政策该享受的咱一个都不少,有啥问题随时找我们。”这话不是空的——从医疗保障到生活帮扶,能帮的忙,队员们都记在小本子上,回头就琢磨咋落实。

晚上的屋里暖,人心更暖。受访的村民握着队员的手说 “谢谢”,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份谢,是因为干部们真的把特殊家庭的冷暖放在了心上,让他们觉得不孤单、有依靠。

众人拾柴,防汛慰问不分家,合力把乡村建得更好

有人说,白天防汛、晚上慰问,这俩事不搭边?其实不是。驻村工作就是这样:既得盯着“大家伙”——比如全村的防汛安全、发展大事,也得顾着“小日子”——比如特殊家庭的柴米油盐、冷暖安危。

县人社局派来的工作队,扎在村里接地气,帮着排查隐患、解决难题,把机关干部的实干劲儿带到了基层;迎丰镇党委呢,通过崔书记这样的联村干部,把政策的温度、组织的关心送到村民身边,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大家的“主心骨”。

一个在一线落实,一个在背后支撑,再加上村里的干部群众一起使劲,就形成了“上下拧成一股绳”的好局面。不管是防汛减灾,还是帮特殊家庭解困,甚至是村里的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有了这股合力,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从白天雨里的“泥腿子”,到晚上灯下的“知心人”,红花坪村驻村干部的一天,就是千千万万基层干部的缩影。鞋上的泥越多,心里的情越真;跟村民聊得越实,干事的方向越明。往后,驻村工作队还会在镇党委的带领下、在县人社局的支持下,继续往村民家里跑、往田间地头去,用实打实的行动,帮着红花坪村把日子过得更红火,让老百姓的笑容更踏实。(余洋洋)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