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白河县法院:一案解两纷 暖心调解不打烊

“法官,这账再算不清,我和老贺这十几年的交情怕是真要黄了!”9月19日傍晚,白河法院仓上法庭的调解室里,金某攥着两张皱巴巴的欠条,声音里满是无奈。对面的贺某也红了脸,却还是忍不住辩解:“老金,买卖的货款我认,但合伙的利润不是这么算的,这里面还有几笔成本没扣呢!”

IMG_256

原来,贺某与金某既是多年的建材生意伙伴,又曾合伙经营项目,可两人类似的“账目纠缠”已持续数年。2017至2018年间,贺某多次从金某处采购建材,部分货款始终未结清;与此同时,双方合伙生意的利润清算也一直没达成一致。眼看协商无果,金某最终拿着两张欠条诉至白河法院,一张指向买卖欠款,一张关乎合伙利润,涉及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律关系。

庭审过程中,承办法官注意到,两人虽争执不下,却都流露出“不想耗着”的想法——贺某常年在外跑建材运输,金某则要守着门店接单,若按常规流程将两案分开处理,两人势必要多次往返法院,既耽误生意,又可能让矛盾进一步激化。

“咱们今天索性把账算透,能一次解决的事,不折腾大家跑第二趟。”法官放下手中的卷宗,主动提议。这话让原本紧绷的两人瞬间松了口气,贺某当即点头:“法官要是愿意帮着捋,我今晚不走也成!”金某也连忙附和:“只要能把账算明白,我听法官的!” 就这样,法庭临时变成了“对账室”。法官一边拿出计算器,一边让两人逐一出示原始单据:“这笔2018年7月的建材款,贺某你这边是不是只付了一半?”“金某,合伙项目里的税费支出,当时咱们说好是从利润里扣,你这儿是不是漏记了?”每一笔账目,法官都先听两人的说法,再对照单据核实;遇到记忆有偏差的地方,就耐心引导两人回忆交易细节。

从夕阳西下到夜幕降临,调解室里的灯光始终亮着,计算器的按键声、纸张的翻动声,夹杂着两人偶尔的辩解与确认,渐渐取代了最初的争执。

“老贺,扣除合伙成本后,你还该退我109040元投资款,再加上补给我26283元利润,这算下来有135323元;我这边也退一步,买卖货款你少付8259元,再加上违约利息,算下来你总共给我160000元,这事就算了了,行不?”晚上8点多,金某看着法官整理好的对账明细,主动做出了让步。贺某盯着明细看了半晌,突然伸出手:“老金,之前是我没把账理清楚,这事怪我。80000元我今年年底就转给你,剩下的80000元明年过年前给你结清了,以后咱们要是还有生意往来,还按老规矩来,账一笔一结清!”

随着两人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这场持续近4小时的“对账调解”画上了句号。走出法庭时,贺某特意回头对法官说:“本来以为打官司得拖个十天半个月,没想到今天就解决了,既没耽误我下周的运输单,也没伤了我和老金的情分,真是太谢谢了!”

从厘清复杂账目到化解多年矛盾,白河法院的这场调解,没有刻意强调时间的紧迫,却用“一次解决、不添麻烦”的务实做法,让司法的温度直抵人心。这不仅是白河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缩影,更用实际行动证明:公平正义从不缺席,而人民法院始终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路上,全力守护每一份权益与信任。(胡才普)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