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马的背包》中,马百党同志41年扎根基层、践行“背包精神”的事迹,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工作的点滴历程,也让我对“初心”与“坚守”有了更为深切的体悟。
从基层柜员到机关职员,岗位在变,但“服务群众、坚守初心”的信念在同事们的感召与农商行转型的浪潮中愈发坚定。三尺柜台是我金融工作开始的地方,那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存取款、挂失转账。我曾疑惑这样的平凡是否值得倾注时光?可当为焦急的农户快速办理好急需的汇款,见他眉头舒展;当我耐心教会客户使用手机银行,收获连声道谢;当细致帮老人讲解养老金到账明细,让他清楚每一笔收支时,我逐渐明白,这份平凡因“被需要”而有了份量,正如马百党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将平凡做到极致,他让我看到伟大的事业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办好每一笔业务、服务好每一位客户的细微日常里。也是此刻,我忽然明白数字转型的意义,不是赶时髦,而是像马百党创新“背包银行”一样,用更贴近群众的方式解决他们的难题,在时代变迁中,始终把“群众需要”稳稳放在首位。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有幸遇到了许多如马百党同志一般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同事,他们或许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行动为我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我记得,50多岁的客户经理将《Excel入门操作手册》的重点内容折角标注,戴着老花镜反复琢磨函数公式;会计岗位上的前辈,为确保报表分毫不差,在寂静的深夜对着电脑屏幕,逐行核对每一笔账务,直到窗外泛起微光;疫情期间,同事们背着移动终端设备翻山越岭,把金融服务送到农户家中,耐心办理贷款续贷、补贴支取,让农户在特殊时期也能安心忙春耕。还有一年,机构所在地遭遇洪水,通往村庄的道路全被冲毁,为摸清辖区养殖户的真实情况,我们在机构主任带领下,背着干粮,卷起裤脚、踩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走了4个多小时。抵达后看到存栏的牲畜安然无恙,听养殖户含泪讲述洪水中自救的艰辛和后续养殖规划,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也更坚定了为他精准匹配帮扶政策的决心。
这一个个平凡却坚定的身影,与马百党同志的形象重叠在一起,用最质朴的言行感召着我,让我懂得金融工作的意义,从来不止于业务拓展,更在于责任的践行和群众信任的守护,也让我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与“责任担当”的重量。这份精神是像马百党同志那样的老一辈信合人用脚步丈量、用汗水浇灌的财富,更需要我们年轻一代接力传承,在新时代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十四年光阴流转,洗去稚嫩,沉淀从容。马百党同志的精神犹如一座灯塔,始终照亮前行的方向。我将永远铭记初入行时的懵懂憧憬,感恩一路以来的培养与历练,珍惜同事间的砥砺与情谊。未来,我愿以马百党同志为榜样,永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赤子之心,在平凡岗位上脚踏实地、勤勉耕耘,在佛坪农商行的发展路上,做一名踏实的“赶路人”,以平凡坚守赴不凡之约。(杜 航)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