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石泉县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陕西省及安康市关于稳就业促增收的决策部署,紧扣全省“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目标任务,创新实施“五个五”工程,以“约惠石泉·职等你来”系列活动为抓手,全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实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2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8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235人,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资金1700余万元,就业创业工作呈现稳中向好、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
织密三级服务网络,筑牢就业保障“压舱石”。根据县委、县政府“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工作要求,石泉县人社局创新实施“五个五”工程,重点健全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发升级线上零工市场小程序,整合乡村建设服务公司劳动力资源,在全县146个行政村(社区)配备专职就业信息员,实现岗位发布、简历投递、面试预约“一站式”线上服务,累计服务群众2.3万人次。精心组织了“春风行动”“文旅促就业促消费”等系列招聘活动30余场,成功挖掘本地就业岗位1.45万余个。精准服务深鲨集团、柏盛生物等县域重点企业,为其成功招工3000余人,不仅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也为群众拓展了“就业路”,实现了企业与求职者的双赢。加强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申报建设后柳镇、池河镇零工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计划年底建成投用,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闭环。
激活返乡创业动能,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为契机,石泉县人社局创新 “文旅+就业+消费”融合模式,联动52家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突破1700万元,带动40余名“地摊经济”从业者成功创业。大力发展“归雁经济”,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制定出台“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创业扶持措施,在基础设施配套、创业指导、服务代办、稳岗返还、房租水电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石泉籍在外人才回乡创业提供低成本或零成本的创业经营场所。截至目前,新增大众创业358人,其中返乡创业253人,带动就业2000余人,新培育“归雁”经济实体80家,巩固提升14个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及一次性创业补贴5696万元。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持续释放,越来越多人才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锻造特色劳务“金名片”。围绕县域“五大产业链”用工需求,石泉县人社局打造“公立+民办”多元化培训体系,创新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培训,推动产业人才需求与技能供给实现“无缝衔接”。坚持“市场主导、按需培训、就业导向”的原则,重点培育“石泉桑蚕工”“石泉鱼厨”两大特色劳务品牌,联合农业农村局、职教中心制定劳务品牌标准化建设方案,建立技能等级评定体系。针对大龄劳动力、留守妇女等重点群体深入开展“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行动,通过“师带徒”“岗位练兵”“弹性工时+技能提升”等专项培训提升工作效率,同步建立与工作量、技能水平挂钩的薪酬增长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80期2096人次,有效帮助劳动者通过技能提升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致富。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民生保障持续向好。坚定不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作用,累计安置1815名(含动态管理解聘、到龄、死亡等)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在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按月兑付公益性岗位补贴1174余万元。精准落实就业补贴政策,兑付县外转移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4835人219.23万元、一次性求职补贴586人29.3万元,鼓励劳动力积极转移就业增收。建立脱贫人口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实现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转移就业1855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92%。按照就业信息月度更新机制,组织各镇村(社区)就业服务队常态化摸排劳动力就业情况及需求,精准掌握务工状况。巩固40家新社区工厂,稳定吸纳就业1391人(其中脱贫人口357人),人均月收入达3200元以上,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群众稳岗就业增收。
下一步,石泉县人社局将持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深化劳务品牌建设,完善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人社力量。(李钰锋)
责编:张颖
编辑: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