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子洲县马蹄沟镇中心小学:聚焦核心素养 让数学教学“活”起来

数学不仅是公式与解题的集合,更是培养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子洲县马蹄沟镇中心小学以“核心素养”为锚点,从教学内容、方法到评价进行全方位优化,让数学课堂走出“纸上谈兵”,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张瑞老师以“出国旅游兑换外币”为核心情境,通过展示真实汇率表、模拟兑换场景,让抽象的“汇率”概念具象化。学生能快速代入“消费者”角色,主动思考“100元人民币能换多少外币”,自然引出“小数除法”的计算需求,实现“生活问题→数学问题”的转化。课堂未停留在“机械计算”,而是重点突破“为什么用除法”的算理:通过对比“1元人民币换0.1563美元,100元就是100个0.1563”,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意义;同时结合“兑换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的实际需求,渗透“四舍五入”的合理性(货币最小单位为分),让计算服务于真实应用。

IMG_256

整节课以“情境+探究”为核心,有效突破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实现了“理解规则”与“正确计算”的双重目标;师莉老师补充对“规则必要性”的解读与“分步书写”的指导,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算素养与解题规范性。

本节课南雪老师以“连加”为桥梁,通过操作与生活案例,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了乘法的初步概念;加强了双向对应练习与概念辨析,使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更精准、更全面,为后续学习筑牢基础。

IMG_256

张治琴从“整数乘法”迁移,自然引入新知本节课以“整数乘法”为迁移起点,通过“算理推导+生活应用”,有效落实了“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教学目标;并强调“约分渗透”与“意义辨析”,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扎实,为后续分数乘法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IMG_256

以“操作”为核心,突破分与合难点

韩晓梅教师未直接呈现5的分与合结果,而是借助“小棒、圆片”等具象学具,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如“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记录“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再通过“合起来”的操作(如“1根和4根合起来是5根”),强化“分”与“合”的双向对应,让抽象的数的组成变得直观可感,降低学生记忆难度。

黄佳老师未直接灌输定义,而是通过“画一画(让学生在纸上画两条直线)、辨一辨(展示不同位置的直线图)”,引导学生自主分类,自然引出“不相交”“相交”两类位置关系;再聚焦“相交”中的特殊情况(夹角为90°),用直角三角板验证,让“垂直是特殊的相交”这一核心逻辑通过直观操作落地,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

IMG_256

“以前备课更关注‘教什么’,现在会先想‘通过这节课,学生能提升什么能力’。”一位资深数学教师的话,道出了全体数学组教师的转变。

从“教会知识”到“培育素养”,该校的数学教学改革仍在探索中。未来,子洲县马蹄沟镇中心小学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让数学课堂不仅传递知识,更能点燃思维的火花,为学生的成长注入“数学力量”。(供稿:子洲县马蹄沟镇中心小学)

责编:刘朋涛

编辑:雷利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