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年枣树繁茂的枝桠,在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毛泽东旧居的院子里洒下斑驳的光影。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的党员干部们静静地坐在小马扎上,围拢在苍劲的枣树下,聆听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姬喜东馆长深情讲述1947-1948年那段风雷激荡的岁月。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历史的回音与新时代的嘱托在此刻交汇交融。这便是在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枣树下课堂”中常见却又动人的一幕。
这棵站立百年的枣树,是跨越时空的无声见证者。转战陕北进驻杨家沟期间,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擘画蓝图,领导中共中央完成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迎来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此就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的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更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与现实交融中,“枣树下课堂”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一个开放的、沉浸式的自然空间,更是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创新教育形式、深化学习体验的重要平台。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将教学现场置于历史发生的真实场域,让党员干部得以身临其境地触摸历史、感悟初心,在历史的回响中感受革命的艰辛与辉煌,从先辈的步履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红色历史的滋养有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践能力。
“枣树下课堂”通过“实物见证+现场教学+互动研讨”的模式,紧密联系当下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使命,围绕如何在新征程上践行群众路线、发扬斗争精神、改进作风、提升政治能力等现实课题展开,让静止的文物旧址转变为生动的教学资源,让历史启示与当代思考同频共振,真正实现了“在历史的发生地感悟历史,在精神的见证地学习精神”,有效推动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
今年以来,全省累计200余个党组织、1万余名党员在此聆听党课、追忆历史、感悟初心。如今,这座在百年枣树下的“开放式党校”,正以其特有的生命力诠释着红色教育资源的创新转化,成为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一个响亮的党建教育品牌。未来,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将继续深耕“枣树下课堂”,让这处露天阵地持续为党员干部补钙铸魂,助力红色教育走深走实。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