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沃野青春:在基层热土谱写振兴华章

从宁静校园的课桌旁,到熟悉又陌生的家乡热土,作为一名才出象牙塔的学生,工作来到基层,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伟大时代赋予的使命。身处百年变局和复兴征程的交汇点,乡村振兴作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关键基石,正召唤我们广大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躬身入局。作为一名基层新人,我们要以炽烈的情怀与务实的行动,在基层沃野上贡献青春力量。

学习为基,筑牢扎根沃土的“深根系”。初入基层,我们广大青年干部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步入新的环境,就会遇到新的挑战,只有我们青年人以学习作为立身之本,褪去“书生气”,甘当“小学生”,才能在面对棘手的工作时找到解决办法,才能在阡陌纵横间读懂乡土中国。我们要向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讨教如何做好工作的好方法,要学会在方言俚语的家长里短中捕捉民情民意;深研国家政策与地方发展实际,找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唯有把双脚深扎泥土,让知识的根系汲取大地养分,才能褪去浮华,真正融入乡土,为精准发力夯实根基。所以学习是我们青年干部在基层站稳脚跟、赢得信任的“敲门砖”。

以干砺能,在火热实践中锻造硬本领。青年干部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句话不仅仅是“好建议”,更是我们青年干部的“方法论”。纵观古今,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事业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广大青年要抓住乡村振兴这个广阔舞台为我们提供的宝贵机会,要在其中发挥我们的关键作用加油干。乡村振兴不是纸上蓝图,成绩源于躬身投入。只有我们广大青年干部当以“钉钉子”精神沉到一线:化身“政策快递员”,用乡言土语、村民夜话打通惠农落地“最后一米”;敢啃“硬骨头”,在防汛抗旱、矛盾调解的“热锅”里练就群众工作真功夫。唯有身入到田间地头,将汗水洒在群众中间,方能在解决一系列困难中,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所以行动力,是检验青春担当的试金石。

立志为先,点燃干事创业的“源动力”。心怀理想,方能行稳致远。我们青年须深刻领悟“年轻人要学会立大志,而不是想着当大官”的箴言,将个人奋斗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这份“大志”,是带领乡亲们蹚出特色产业致富路的执着,是让古老村落焕发文化新生机的追求,是为留守老人儿童托起稳稳幸福的承诺。它并非好高骛远,而是立足乡土、服务人民的崇高情怀。正是这份“为乡村谋振兴,为乡亲谋福祉”的志向,如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前路,赋予我们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不竭动力,支撑我们跨越“事务主义”的泥沼,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守纪为盾,系好成长路上的“安全带”。健康成长,必须把党纪规章刻印在心。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廉洁风险的交汇点。更是我们党和政府直面群众的第一线,是形象所在。所以我们青年干部尤需在起步阶段就扣好“第一粒扣子”,时刻保持对纪律规矩的敬畏之心。要明辨是非,认真查摆自身问题,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要防微杜渐,在关键环节守住底线;要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聚光灯”下工作生活。唯有筑牢思想防线,守住行为底线,才能确保青春航船不偏航,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行稳致远、健康成长。

沃野青春,当以学习筑基、以实干开路、以志向领航、以纪律护航。当我们无数热血青年将个人理想深深扎根于基层沃土,以赤子之心倾情投入,用智慧汗水奋力耕耘,必将在广袤乡村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华章!(供稿:旬阳市金寨镇 胡小航 周清正)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