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务实举措将规定要求融入日常管理。对于小学来说,更是培育学生优良品德、营造风清气正校园环境的根本遵循。一年多来,我校在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五维度融入式”学习法。
为让作风建设真正走进校园、融入师生日常,我们探索形成了“三维融入式”学习法:
融入党员标兵示范化:
在学习内容方面。结合党章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点研读反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具体要求,深刻理解作风建设的长期性。
在践行实践方面。在工作中主动认领群众中的“急、难、愁、盼”的问题(如课后一对一免费辅导、主动家访、家校共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问题学生的引导和校正等),力戒“推诿扯皮”;联系群众时采用“蹲点式”家访研判,直面师生反映的问题并跟踪解决;家访活动中严格遵守节俭规定,不违反“四风”的要求。
在整改提升方面。对照“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服务师生不主动”等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时限(如“每周解决1个实际问题”);通过党员民主评议接受监督,将整改成效与评优评先挂钩,确保作风改进落地。
融入教师争先创优化
在学习内容方面。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点领会“廉洁从教”“勤俭节约”“求真务实”等要求,明确教师在作风建设中的行为边界。
在践行实践方面。日常教学中杜绝“形式化备课”,聚焦学生真实学情设计课堂;不接受家长宴请、礼品,通过家访等朴素方式沟通学生情况;带头参与“光盘行动”“节约办公”,用行动影响学生。
在整改提升方面。对照“有偿补课”“过度布置作业”等问题自查自纠,针对“教学中重形式轻实效”等不足,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大赛、年级组示范、骨干示范、家长、学生评教等方式优化教学行为,持续反思、稳步提升。
融入课堂教学德育化:将“勤俭节约”“求真务实”等精神与语文课文、品德课程结合,通过“小故事讲大道理”,让学生在课本中感受优良作风。
与语文课结合的事例:
1. 《悯农》与光盘行动故事:在学习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时,老师结合当下的“光盘行动”展开讲述。先讲解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蕴含的农民劳作的艰辛,让学生明白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随后分享故事:小明一家去饭店吃饭,小明点了很多喜欢的菜,可最后没吃完就要离开。这时服务员走过来,微笑着给小明讲了农民伯伯春种秋收,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就像《悯农》里描述的一样。小明听后,想到自己浪费的食物,感到很羞愧,他和家人一起把剩下的饭菜打包带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对《悯农》的理解从文字层面深入到生活实践,懂得珍惜粮食就是对农民劳动的尊重。
2. 苏轼的节俭人生:讲解苏轼的诗词时,引入他的节俭故事。苏轼平日里饮食十分简单,每顿只吃一个菜,有客最多加一个菜。朋友请客时他定会提前叮嘱不可铺张,否则便不去。一次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偶然遇到他,欣喜之余邀请他吃饭,苏轼强调不可铺张,然而赴宴时却发现酒席极其奢华。苏轼直言老友并不懂他,如此丰盛并非接待他的方式,说完便转身离开。老友急忙解释说是因重逢与他官职而破例,苏轼却回应朋友相聚应随意,为官更应节俭自律,坚持不入席。
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苏轼这种节俭行为背后的品质,体会他在文学成就之外,品德操守上令人钦佩之处,也让学生明白节俭是一种无论何时都值得坚守的美德,与苏轼诗词中传达的豁达、坚韧等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
与品德课程结合事例:
1. 诚实的种子与求真务实:在品德课上,讲述《诚实的种子》故事。从前有一个已经很老很老的国王,身边却没有一个子女。于是老国王决定从全国的孩子中挑出一个作为继承人。一天,国王把全国的孩子都召集起来,发给他们每人一粒花籽,对他们说:“谁能用这些花籽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谁就是未来的国王。”说完便让孩子们回家去种花。时间一天天过去,快到国王规定的期限了,其他孩子都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来到王宫,只有一个名叫雄日的男孩端着空花盆站在那里。国王看到孩子们手中的鲜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他看到雄日手里的空花盆时,脸上顿时阴云密布。他把雄日叫到跟前,厉声问道:“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来见我?”雄日低着头,小声回答说:“我……我培育不出花来。”国王听了,哈哈大笑,并拉着雄日走到王座旁边,向众人宣布:“这个小孩就是未来的国王!”其他人大吃一惊,纷纷表示不服。国王一语道破玄机:“我给你们的种子全是炒过了的,根本不会长出任何东西,但它却能种出诚实,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坐上王位。”讲完后,引导学生讨论雄日的行为,让他们明白诚实是求真务实的基础,只有诚实面对自己和他人,才能做到求真务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弄虚作假。
2. 周恩来的节俭故事:在品德课“勤俭节约”主题中,分享周恩来总理的故事。周总理的饮食非常简单,餐桌上常常是几样家常菜。他的衣物总是补了又补,一件睡衣穿了很多年,上面都是补丁。有一次,工作人员想给总理换一件新睡衣,总理拒绝了,他说国家还不富裕,还有很多百姓生活艰苦,我们要时刻保持节俭。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们认识到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水电、不浪费文具、爱惜衣物等好习惯,传承这种优秀的品德 。
融入实践活动体验化:开展“光盘行动小标兵”“节约用电我能行”等主题活动,组织师生参与校园劳动、社区志愿服务,在实践中体会“真抓实干”的意义。
“光盘行动小标兵”主题活动
1. 课前布置“我的午餐记录”任务,学生用照片或绘画记录自己的用餐情况(是否光盘)。
2. 课上分享记录,评选“每日光盘小标兵”,颁发卡通勋章;邀请食堂师傅讲解粮食种植、加工过程,播放饥饿地区儿童的纪录片。
3. 发起“班级光盘公约”,小组间开展“光盘打卡”竞赛,每周评选“光盘标兵小组”,强化节约意识。
“节约用电我能行”主题活动
1. 组织“校园用电小侦探”行动,学生分组检查教室、办公室的关灯、拔插头情况,记录浪费现象。
2. 开展“节电金点子”征集,如“离开教室随手关灯”“合理使用电风扇”等,将好点子制成标语贴在校园各处。
3. 以班级为单位统计每周用电量,对比节电前后的变化,评选“节电先进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节电方法。
融入家校共育共践化: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向家长宣传规定精神,发起“家庭节约公约”,形成“学校引导、家庭践行”的联动氛围。
家庭节约公约
为传承勤俭节约美德,共建绿色家风,全家共同约定如下:
1. 餐桌节约:按需买菜做饭,不挑食不剩饭,外出就餐按需点餐,剩余饭菜打包带回,争当“光盘家庭”。
2. 水电节约: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电器不用及时拔插头,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杜绝“长流水”“长明灯”。
3. 物品节约:学习用品、衣物等按需购买,不追求名牌;旧物分类整理,能修补的不丢弃,可捐赠的及时分享,减少浪费。
4. 出行节约:短途优先步行或骑行,远距离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家庭出行合理规划路线,减少能耗。
5. 践行监督:每位家庭成员既是参与者也是监督员,发现浪费行为及时提醒,每周家庭小会分享节约小妙招,共同坚持、互相鼓励。
—— 全家共同遵守
2025年6月10日
二、工作特色
童趣化表达让精神“接地气”: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用漫画、情景剧、童谣等形式解读规定内容,比如学生自编的《清风拍手歌》在校园广泛传唱,让严肃的精神变得生动易懂。
《清风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优良作风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勤俭节约是美德
你拍三,我拍三,光盘行动不剩饭
你拍四,我拍四,公共场所守秩序
你拍五,我拍五,待人真诚不说虚
你拍六,我拍六,铺张浪费要记牢
你拍七,我拍七,小事善事要坚持
你拍八,我拍八,清风正气满校园
你拍九,我拍九,家校共守新风尚
你拍十,我拍十,红色基因代代传
家校社协同形成“育人闭环”:联合社区开展“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邀请家长志愿者分享身边的节约故事,让作风建设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故事一:特殊的生日礼物
在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庭,爸爸生日那天,儿子满心欢喜地回到家,手中捧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妈妈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儿子神秘一笑,说是朋友送的生日礼物,据说里面是一块名贵的手表。
爸爸下班回来,看到礼物后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耐心地给儿子解释:“孩子,收这份礼物不合适。爸爸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不能接受可能影响公正履职的礼物,这是廉洁的基本要求。”儿子一开始有些委屈,觉得只是朋友的心意。
爸爸坐下来,给儿子讲了许多因小失大、被利益腐蚀的案例,告诉他廉洁是做人做事的底线,哪怕是再小的诱惑都不能放松警惕。儿子渐渐理解了爸爸的苦心,和爸爸一起将礼物退了回去。此后,儿子也以爸爸为榜样,在学校里拒绝不正当的“小恩小惠”,诚信做人。
故事二:家庭会议的决定
周末,一家人围坐在客厅开家庭会议。妈妈最近在负责一个项目招标,有供应商私下联系她,承诺只要在招标中给予关照,就会给一笔丰厚的“感谢费”,还暗示事成之后可以带着全家去国外旅游。
妈妈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爷爷听后眉头紧皱,严肃地说:“咱们家一直都清清白白,绝不能因为这点利益就丢了底线,这是原则问题。”爸爸也点头表示赞同:“这份钱咱们坚决不能要,靠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利益,拿着心里也不踏实。”
在家人的一致支持下,妈妈果断拒绝了供应商,并将这件事上报给了公司。公司对妈妈的行为进行了表扬,妈妈说:“这都是家人给我的力量,我们要守护好家庭的廉洁之风。”从那以后,家庭会议上大家常常会交流身边的廉洁故事,时刻提醒自己坚守廉洁。
故事三:孩子的困惑与成长
小辉在学校里看到同学用着昂贵的文具,心生羡慕。回到家,他向当教师的妈妈抱怨:“为什么我们家不能像别人一样有钱,能买好多好东西?”妈妈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带他去了社区的廉洁文化展览。
在展览上,小辉看到了许多廉洁奉公的先进事迹,也了解到那些因贪污腐败而身败名裂的案例。妈妈趁机教导他:“真正的财富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内心的正直和廉洁。如果为了追求物质而违背原则,最后失去的会更多。”
小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久后,班级评选班干部,有同学想用零食拉拢小辉给他投票,小辉想起妈妈的话,拒绝了同学,并告诉老师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老师表扬了小辉,小辉也明白了廉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他要和家人一起守护这份宝贵的品质 。
三、存在不足
1. 理解深度有待加强: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规定精神的内涵理解多停留在“不浪费、讲礼貌”等表层,缺乏对“作风建设”深层意义的思考。
2. 长效机制需再完善:部分活动存在“阶段性”特点,如节日期间的节约主题活动效果明显,但日常持续性落实的力度仍需加强。
3. 教师引领需更深入:虽然强调教师以身作则,但在将规定精神转化为日常教育行为的自觉性上,仍需通过更多培训和实践进一步强化。
将针对不足,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持续优化“五维度融入式”学习法,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建立长效评价机制等方式,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
下一步,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不断细化措施、补齐短板,让作风建设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师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作者: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 姜良龙)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