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卫生健康

六面锦旗背后的生命接力,铜川市人民医院多学科携手筑牢生命防线

7月15日,六面承载着感激之情的锦旗被送到铜川市人民医院北院区。真情的话语,火红的锦旗,讲述着一场多学科联合抢救危重患者的惊心动魄历程。

undefined

深夜急诊:生命体征濒临”红线”

6月20日晚,医院急诊科电话突然响起,听筒里传来家属带着哭腔的呼救:”人不行了!吐了好多血,已经没反应了!”19时49分,患者被紧急送到北院区急诊科。据家属说,小伙子还不到30岁,一天多前,毫无征兆地排黑便,伴有腹痛不适,但并未进行特殊处理。约4小时前,在就餐过程中,突然大量呕吐鲜红色血液,随后便很快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他们赶紧拨打120。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此时患者血压已测不出,情况万分危急。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立即给予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抗休克等对症抢救治疗,救护车一路飞驰,以最快速度将患者接回医院。据当时接诊的急诊科医生介绍,这是典型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发病急,情况危重,救治难度高,并发症多,预后不良,可谓“九死一生”。

当患者被送到急诊科时,神志不清、面色惨白,血压仅50/30mmHg,心率120次/分,处于严重的失血性休克状态。急诊室里,补液、输血、冰盐水胃管注入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紧急进行着。面对这名年轻患者,大家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抢救的同时,急诊科立即上报医务科、总值班,全院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流程,请消化内科、普外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紧急会诊。各科室专家评估病情后一致认为: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不具备行急诊胃镜检查的条件;但患者出血持续存在,仅补液、输血治疗效果差,需要紧急介入找到出血点,彻底止血。于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全面展开。

与死神赛跑:多学科接力守牢生命防线

抢救的过程,每一分每一秒都生死攸关,患者的情况仍未好转,反复呕吐大量鲜红色血液,神志始终不清,处于失血休克状态,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猝死随时可能发生。医生护士们一刻不停的进行着各种抢救操作,输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先后输入红细胞悬液4个单位,新鲜冰冻血浆400毫升,共补液约4000多毫升,几乎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液换了一遍。

“当时真的非常危急,随时都可能突然就不行了。”参与抢救的医生回忆。家属看着心电监护仪上波动的数字,急得直掉眼泪。医生们一边抢救,一边蹲下来和家属解释目前的情况:转院风险太大,现在最有效的办法是介入手术堵住出血点。家属含泪说:“我相信你们,孩子还这么年轻,请一定救救他!”

22时38分,患者被推进介入室。患者血压低、出血多、生命体征不稳定,各种情况对介入科来说均是一次考验,介入科主任王迎春带领团队一边紧张有序操作,一边紧盯监护仪各项生命体征数据变化。穿刺、置管、造影、探查……每一步都提着十二分的谨慎,终于,团队用最短的时间快速精准的锁定罪魁祸首——出血的胃十二指肠动脉,并快速栓塞封堵。不到40分钟时间,手术顺利成功,出血慢慢止住。

凌晨0:20,术后患者被送入重症医学科(ICU),由于失血过多患者仍处于深度昏迷,伴有休克,气若游丝,皮肤苍白,四肢冰凉,ICU副主任医师张郭亮收治后立即为其启动高级生命支持。凌晨3点,正当患者生命体征稍有稳定,险情却再次袭来——再次突发大量呕血,出血量达到1500毫升,同时排出500毫升血性便,血压骤降,病情再度危急,为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输血、抗休克治疗一刻不停的进行着。患者不仅面临失血性休克和重度贫血,还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急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重并发症。尤其是DIC,这种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会引发全身多器官出血,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对这名年轻的生命来说,必须闯过四道生死关:急性大出血的手术、止血后再出血、多器官衰竭及DIC、继发感染以及术后并发症,每一道都是他必须闯过的生死关,每一关都凶险万分。

第二天周六一大早,面对该患者仍有出血、生命体征不稳的危重情况,副院长王进胜组织医务科主任吴慧锋、副主任张小军紧急召集全院多学科大会诊,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杨剑、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杨小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军艳、介入科副主任医师王迎春、介入科主治医师王西宁、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斌峰、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丁明、手麻科主治医师宋巍、输血科主任医师冯强等专家一大早赶到医院,详细查看患者情况,集思广益分析目前病情、各种可能并发症及应对措施,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制定了全面而细致的方案。

undefined

从昏迷到康复:年轻生命重焕生机

在各科室的紧密配合下,在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一个又一个24小时严密监护的接力下,奇迹慢慢发生:患者的眼睛能睁开了,能微弱地回应了,血压心跳稳定下来,再也没呕过血,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几天后,患者开始能少量吃点流食,检查指标也一点点恢复正常,这场漫长的生命拉锯战终于迎来了曙光。

7月10日,经过20天的救治,小伙子终于能出院了。看着儿子已经能自己走路,恢复良好,家属深受感动,特意制作了六面锦旗,送给医院和当天参与抢救的所有科室,“是医院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谢谢你们所有人!谢谢!”

患者急性治疗结束后,出于对医院的信赖,目前在铜川市人民医院北院区康复医学科接受系统康复治疗。在这里,康复团队根据其恢复情况量身定制了个性化康复方案,从肢体功能训练到日常活动能力重建,循序渐进地帮助他提升身体机能。

IMG_259

回顾此次成功救治过程,面对急危重症患者,各科室迅速响应、紧密配合,从急诊科的紧急抢救,介入科的精准止血,到重症医学科的悉心监护照料,多学科共同会诊,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彰显了铜川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力量和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与敬业精神。(供稿:铜川市人民医院)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